三十二相業因緣處
【論】卷4〈序品 1〉:\n(迦旃延尼子:)
問曰:
三十二相業,何處可種?
答曰:
欲界中,非色、無色界;於欲界五道,在人道中種;於四天下,閻浮提中種;於男子身種,非女人;佛出世時種,佛不出世不得種;緣佛身種,緣餘不得種。
問曰:
是三十二相業因緣,於身業、口業、意業,何業種?
答曰:
意業種,非身、口業。何以故?是意業利故。
問曰:
意業有六識,是三十二相業,為是意識種?是五識種?
答曰:
是意識,非五識。何以故?五識不能分別,以是故意識種。
問曰:
何相初種?
答曰:
有人言:「足安立相先種。何以故?先安立,然後能種餘相。」
有人言:「紺青眼相初種,得此眼相,大慈觀眾生。」
此兩語雖有是語,不必爾也。若相因緣和合時,便是初種,何必安立足為初。
問曰:
一思種?為多思種?
答曰:
三十二思種三十二相,一一思種一一相,一一相百福德莊嚴。
問曰:
幾許名一福德?
答曰:
有人言:「有業報轉輪聖王,於四天下受福樂,得自在,是名一福德。如是百福成一相。」
復有人言:「作釋提桓因,於二天中得自在,是名一福德。」
復有人言:「作他化自在天王,於欲界中得自在,是名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除補處菩薩,餘一切眾生所得福報,是名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天地劫盡,一切眾生共福德故,三千大千世界報立,是名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是福不可量,不可以譬喻知: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盲無目,有一人能治令差,是為一福。一切人皆被毒藥,一人能治令差;一切人應死,一人能捄之令脫;一切人破戒、破正見,一人能教令得淨戒、正見;如是等為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是福不可量,不可譬喻。是菩薩入第三阿僧祇中,心思大行種是三十二相因緣。以是故,是福無能量,唯佛能知。」
\n(摩訶衍人言:)
復次,說是三十二相業因緣,欲界中種,非色、無色界中種。無色界中以無身無色,是三十二相是身莊嚴故,於中不得種可爾,色界中何以不得種?色界中大有諸梵王,常請佛初轉法輪,是智慧清淨,能求佛道,何以言不得種三十二相因緣?
又言:「人中得種,非餘道。」如娑伽度龍王十住菩薩,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菩薩,羅睺阿修羅王亦是大菩薩,復何以言「餘道不得種三十二相因緣」?
汝言:「人中閻浮提種,欝怛羅曰不可種。」
有義,彼中人無吾我,著樂、不利根故。劬陀尼、弗婆提二處,福德、智慧、壽命勝閻浮提,何以不得種?
復次,汝言:「一思種一相。」是心彈指頃六十生滅,一心中不住、不能分別,云何能種大人相?此大人相不應不了心得種,以是故,多思和合能種一相。如重物一人不能擔,必須多人力。如是種相,要得大心多思和合,爾乃得種。以是故,名百福相。百大心思種福德,是名百福相,不應一思種一相。餘事尚不得一思種一事,何況百福相!
\n【相關】三十二相因緣
問曰:
三十二相業,何處可種?
答曰:
欲界中,非色、無色界;於欲界五道,在人道中種;於四天下,閻浮提中種;於男子身種,非女人;佛出世時種,佛不出世不得種;緣佛身種,緣餘不得種。
問曰:
是三十二相業因緣,於身業、口業、意業,何業種?
答曰:
意業種,非身、口業。何以故?是意業利故。
問曰:
意業有六識,是三十二相業,為是意識種?是五識種?
答曰:
是意識,非五識。何以故?五識不能分別,以是故意識種。
問曰:
何相初種?
答曰:
有人言:「足安立相先種。何以故?先安立,然後能種餘相。」
有人言:「紺青眼相初種,得此眼相,大慈觀眾生。」
此兩語雖有是語,不必爾也。若相因緣和合時,便是初種,何必安立足為初。
問曰:
一思種?為多思種?
答曰:
三十二思種三十二相,一一思種一一相,一一相百福德莊嚴。
問曰:
幾許名一福德?
答曰:
有人言:「有業報轉輪聖王,於四天下受福樂,得自在,是名一福德。如是百福成一相。」
復有人言:「作釋提桓因,於二天中得自在,是名一福德。」
復有人言:「作他化自在天王,於欲界中得自在,是名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除補處菩薩,餘一切眾生所得福報,是名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天地劫盡,一切眾生共福德故,三千大千世界報立,是名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是福不可量,不可以譬喻知: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盲無目,有一人能治令差,是為一福。一切人皆被毒藥,一人能治令差;一切人應死,一人能捄之令脫;一切人破戒、破正見,一人能教令得淨戒、正見;如是等為一福。」
復有人言:「是福不可量,不可譬喻。是菩薩入第三阿僧祇中,心思大行種是三十二相因緣。以是故,是福無能量,唯佛能知。」
\n(摩訶衍人言:)
復次,說是三十二相業因緣,欲界中種,非色、無色界中種。無色界中以無身無色,是三十二相是身莊嚴故,於中不得種可爾,色界中何以不得種?色界中大有諸梵王,常請佛初轉法輪,是智慧清淨,能求佛道,何以言不得種三十二相因緣?
又言:「人中得種,非餘道。」如娑伽度龍王十住菩薩,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菩薩,羅睺阿修羅王亦是大菩薩,復何以言「餘道不得種三十二相因緣」?
汝言:「人中閻浮提種,欝怛羅曰不可種。」
有義,彼中人無吾我,著樂、不利根故。劬陀尼、弗婆提二處,福德、智慧、壽命勝閻浮提,何以不得種?
復次,汝言:「一思種一相。」是心彈指頃六十生滅,一心中不住、不能分別,云何能種大人相?此大人相不應不了心得種,以是故,多思和合能種一相。如重物一人不能擔,必須多人力。如是種相,要得大心多思和合,爾乃得種。以是故,名百福相。百大心思種福德,是名百福相,不應一思種一相。餘事尚不得一思種一事,何況百福相!
\n【相關】三十二相因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