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〈序品 1〉: 复次,余经中说四念处,随声闻法门。于是比丘观内身三十六物,除欲贪病;如是观外身,观内外身。今于四念处,欲以异门说般若波罗蜜。如所说:菩萨观内身,于身不生觉观,不得身,以无所得故。如是观外身,观内外身,于身不生觉观,不得身,以无所得故。于身念处中观身而不生身觉观,是事甚难;三念处亦如是。
【经】卷48〈四念处品 19〉: 佛告须菩提:“菩萨摩诃萨摩诃衍,所谓四念处。何等四? “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,内身中循身观,亦无身觉,以不可得故。外身中、内外身中循身观,亦无身觉,以不可得故。勤精进一心,除世间贪忧。内受、内心、内法,外受、外心、外法,内外受、内外心、内外法,循法观,亦无法觉,以不可得故。勤精进一心,除世间贪忧。 (中略:菩萨身念处) “外身、内外身亦如是。
“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。须菩提!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。
【论】卷88〈四摄品 78〉: 见身、受、心、法实相,是名“四念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