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】卷15〈序品 1〉: “身心精进不懈息故,应具足毘梨耶波罗蜜。”
【论】 问曰: 如精进是一切善法本,应最在初,今何以故第四?
答曰: 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世间常有。如客主之义,法应供给,乃至畜生亦知布施;或有人种种因缘故能布施,若为今世、若为后世、若为道故布施,不须精进。 如持戒者,见为恶之人,王法治罪,便自畏惧,不敢为非;或有性善,不作诸恶;有人闻今世作恶,后世受罪,而以怖畏,故能持戒;有人闻持戒因缘故,得离生、老、病、死,是中心生、口言:“我从今日,不复杀生。”如是等即是戒,岂须精进波罗蜜而能行耶? 如忍辱中,若骂、若打、若杀,或畏故不报,或少力、或畏罪、或修善人法、或为求道故,默然不报,皆不必须精进波罗蜜乃能忍也。 今欲得知诸法实相,行般若波罗蜜故,修行禅定;禅定是实智慧之门,是中应懃修精进,一心行禅。 \{\{509D1788.jpg\}\} 复次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是大福德,安隐快乐,有好名誉,所欲者得;既得知此福利之味,今欲增进,更得妙胜禅定、智慧。譬如穿井已见湿泥,转加增进必望得水;又如钻火,已得见烟,倍复力励,必望得火。 欲成佛道,凡有二门:一者、福德,二者、智慧。(中略)今欲出生摩诃般若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要因禅定门,禅定门必须大精进力。何以故?散乱心不能得见诸法实相。譬如风中然灯,不能照物;灯在密屋,明必能照。 是禅定、智慧,不可以福愿求,亦非麁观能得,要须身、心精懃,急著不懈,尔乃成办。如佛所说:血、肉、脂、髓,皆使竭尽,但令皮、骨、筋在,不舍精进,如是乃能得禅定、智慧;得是二事,则众事皆办。 以是故,精进第四,名为禅定、实智慧之根。上三中虽有精进,少故不说。
问曰: 有人言:但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故,得大福德,福德力故,所愿皆得;禅定、智慧自然而至,复何用精进波罗蜜为? 答曰: 佛道甚深难得,虽有布施、持戒、忍辱力;要须精进,得甚深禅定,实智慧及无量诸佛法。若不行精进,则不生禅定;禅定不生,则不得生梵天王处,何况欲求佛道? 复次,有人如民大居士等,欲得无量宝物,则应意皆得。如顶生王王四天下,天雨七宝及所须之物,释提婆那民分座与坐;虽有是福,然不能得道。 如罗频珠比丘,虽得阿罗汉道,乞食七日不得,空钵而还;后以禅定火,自烧其身而般涅槃。 以是故知,非但福德力故得道;欲成佛道,要须懃大精进。
【简非】唯菩萨精进名波罗蜜 【菩萨】心无厌足,住精进大庄严,常精进二菩萨 【具足】精进波罗蜜满足,无相具足精进 【六波罗蜜】住精进取五波罗蜜,一念依精进具足六 【佛】精进无减 【属于】六波罗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