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】卷8〈序品 1〉: 尔时,世尊出广长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熙怡而笑。
【论】 问曰: 如佛世尊大德尊重,何以故出广长舌,似如轻相? 答曰: 上三种放光,照十方众生令得度脱。今欲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;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,难解、难知、难可信受;是故出广长舌为证。舌相如是,语必真实。 如昔一时佛于舍婆提国受岁竟,阿难从佛游行诸国,欲到婆罗门城。 婆罗门城王知佛神德,能化众人感动群心。今来到此,谁复乐我?便作制限:“若有与佛食、听佛语者,输五百金钱。” 作制限后,佛到其国;将阿难持钵入城乞食,城中众人皆闭门不应,佛空钵而出。 是时,一家有一老使人,持破瓦器,盛臭[泳-永+(米*番)]淀,出门弃之。见佛世尊空钵而来,老使人见佛相好:金色、白毛、肉髻、丈光,钵空无食;见已思惟:“如此神人应食天厨,今自降身持钵行乞,必是大慈愍一切故。”信心清净,欲好供养,无由如愿;惭愧白佛:“思欲设供,更不能得,今此弊食,佛须者可取!” 佛知其心信敬清净,伸手以钵受其施食;佛时即笑,出五色光,普照天地,还从眉间相入。 阿难合掌长跪白佛:“唯然!世尊!今笑因缘,愿闻其意!” 佛告阿难:“汝见老女人信心施佛食不?” 阿难言:“见。” 佛言:“是老女人施佛食故,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,不堕恶道;后得男子身,出家学道,成辟支佛,入无余涅槃。” 尔时佛边有一婆罗门立,说偈言: “汝是日种刹利姓, 净饭国王之太子, 而以食故大妄语, 如此臭食报何重?” 是时,佛出广长舌,覆面上至发际,语婆罗门言:“汝见经书,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?” 婆罗门言:“若人舌能覆鼻,言无虚妄,何况乃至发际?我心信佛,必不妄语;不解小施报多如是!” 佛告婆罗门:“汝颇曾见世所希有难见事不?” 婆罗门言:“见!我曾共婆罗门道中行,见一尼拘卢陀树,荫覆贾客五百乘车,荫犹不尽,是谓希有难见事也!” 佛言:“此树种子,其形大小?” 答言:“大如芥子三分之一。” 佛言:“谁当信汝言者?树大乃尔,而种子甚小!” 婆罗门言:“实尔!世尊!我眼见之,非虚妄也。” 佛言:“我亦如是,见老女人净信心施佛,得大果报,亦如此树,因少报多;又是如来福田良美之所致也。” 婆罗门心开意解,五体投地悔过向佛:“我心无状,愚不信佛。” 佛为种种说法,得初道果;即时举手大发声言:“一切众人!甘露门开,如何不出!” 城中一切诸婆罗门,皆送五百金钱与王,迎佛供养,皆言“得甘露味,谁当惜此五百金钱!”众人皆去,制限法破。 是婆罗门王亦共臣民归命佛法,城人一切皆得净信。 如是佛出广长舌相,为不信者故。
问曰: 如为婆罗门出舌相覆面,今舌相光明,何以乃至三千大千世界? 答曰: 覆面发际,为小信故;今为般若波罗蜜大事兴故,广长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。
问曰: 是一城中人,尽得见此覆面舌相,犹尚为难;何况今说摩诃般若波罗蜜,一切大会,此及他方无量众集而得尽见? 又以人目所睹不过数里,今言遍三千大千世界,无乃大而难信! 答曰: 佛以方便借其神力,能令一切皆见舌相覆此三千大千世界。若不加神力,虽复十住亦不知佛心;若加神力,乃至畜生能知佛心。 如《般若波罗蜜》后品中说:“一切众人皆见阿閦佛会,与眼作对。” 亦如佛说阿弥陀佛世界种种严净,阿难言:“唯愿欲见。”佛时即令一切众会,皆见无量寿佛世界严净。 见佛舌相,亦复如是。
【论】卷26〈序品 1〉: “佛现舌相、阴藏相”者,有人疑佛身二相;而是人应得道,疑故不得,以是故现二相。 出舌覆面,舌虽大,还入口中而亦无妨,见者疑断。有人见出舌相,若生轻慢心,出舌如小儿相;见还入口,说法无妨,便起恭敬,叹未曾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