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27〈序品 1〉: 问曰: 般若波罗蜜是菩萨第一道,一相,所谓无相,何以说是种种道? 答曰: 是道皆入一道中,所谓诸法实相,初学有种种别,后皆同一,无有差别。譬如劫尽烧时,一切所有,皆同虚空。 复次,为引导众生故,菩萨分别说是种种道,所谓世间道、出世间道等。 \{\{86E5229F.jpg\}\} 问曰: 云何菩萨住一相无相中,而分别是世间道、是出世间道? 答曰: 世间名,但从颠倒忆想、虚诳二法生,如幻、如梦、如转火轮,凡夫人强以为世间;是世间皆从虚妄中来,今亦虚妄本亦虚妄;其实无生无作,但从内外:六情、六尘和合因缘生。随凡夫所著故,为说世间;是世间种种邪见罗网,如乱系相著,常往来生死中;如是知世间。
何等是出世间道?如实知世间,即是出世间道。所以者何?智者求世间、出世间,二事不可得;若不可得,当知假名为世间、出世间。 但为破世间故,说出世间,世间相即是出世间,更无所复有。所以者何?世间相不可得,是出世间;是世间相常空,世间法定相不可得故。如是行者不得世间,亦不著出世间。若不得世间,亦不著出世间,爱、慢破故,不共世间诤。何以故?行者久知世间空无所有,虚诳故,不作忆想分别。世间名五众,五众相,假令十方诸佛求之亦不可得:无来处,无住处,亦无去处;若不得五众来、住、去相,即是出世间。 行者尔时观是世间、出世间,实不可见;不见世间与出世间合,亦不见出世间与世间合;离世间亦不见出世间,离出世间亦不见世间;如是则不生二识,所谓世间、出世间。 若舍世间,不受出世间,是名出世间。
【论】卷37〈习相应品 3〉: 问曰: 若法性空,一相无相,云何分别诸法? 答曰: 得是法性,灭无明等诸烦恼破诸法实相者,然后心清净,智慧明了,知诸法实;随法性者为善,不随法性者为不善。 如婆蹉梵志问佛世尊:“天地间有善恶、好丑不?” 佛言:“有。” 婆蹉言:“我久归命佛,愿为我善说!” 佛言:“有三种恶、三种善;十种恶、十种善,所谓贪欲是恶,除贪是善;瞋恚、愚痴是恶,除恚痴是善。杀生是恶,除杀生是善;乃至邪见是恶,除邪见是善。能如实分别善、恶,是我弟子,入于法性,名为得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