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曰: 如佛所言:“二施之中,法施为胜。”所以者何? ⑴财施果报,在欲界中;法施果报,或在三界,或出三界。复次,口说清净,深得理中,心亦得之,故出三界。 ⑵复次,财施有量,法施无量。 ⑶财施有尽,法施无尽;譬如以薪益火,其明转多。 ⑷复次,财施之报,净少垢多;法施之报,垢少净多。 ⑸复次,若作大施,必待众力;法施出心,不待他也。 ⑹复次,财施能令四大诸根增长;法施能令无漏根、力、觉、道具足。 ⑺复次,财施之法,有佛无佛,世间常有;如法施者,唯有佛世乃当有耳。 是故当知法施甚难!云何为难? ㈠乃至有相辟支佛不能说法,直行乞食,飞腾变化而以度人。 ㈡复次,从法施中能出生财施,及诸声闻、辟支佛、菩萨及佛。 ㈢复次,法施能分别诸法:有漏、无漏法,色法、无色法,有为、无为法,善、不善、无记法,常法、无常法,有法、无法。一切诸法实相清净,不可破不可坏。如是等法,略说则八万四千法藏,广说则无量。如是等种种,皆从法施分别了知。以是故,法施为胜。 \{\{6884B400.jpg\}\} 是二施和合,名之为檀行。 是二施愿求作佛,则能令人得至佛道,何况其余!
【论】卷88〈四摄品 78〉: 问曰: 若尔者,何以略说财施,而广说法施? 答曰: 财施少,法施广故。所以者何?财施,有量果报;法施,无量果报。财施,欲界系果报;法施,亦三界系果报,亦是出三界果报。财施,能与三界富乐;法施,能与涅槃常乐。又财施从法施生,闻法则能施故。 复次,财施果报,但富乐,无种种;法施亦有富乐,亦有余事,乃至佛道涅槃果报。 以是等因缘故,广说法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