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33〈序品 1〉: “修定福处”者,虽经中说修慈是修定福,亦说有漏禅定能生果报者,总名修定福。以欲界多瞋多乱故,先说慈心为修定福。 得慈方便,愿与众生乐,后实见受乐,是心相应法,名为慈法。(中略)
慈应言“亲爱”,无怨无诤故,名为“亲爱”;能缘无量众生故,名为“无量”;能利益众生,能离欲故,名为“梵行”。慈心余论议,如“四无量”中说。
问曰: 修定福中,佛何以但说慈心,不说余? 答曰: 四无量中,慈心能生大福德。悲心忧愁故,舍福德;喜心自念功德故,福德不深;舍心放舍,故福亦少。 复次,佛说慈心有五利,不说余。(中略) 悲心等三事不尔,以是故说修定福为慈,余者随从,及诸能生果报有漏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