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22〈序品 1〉: ⑴念佛所演说者,佛语美妙,皆真实,有大饶益。 ⑵佛所演说,亦深亦浅:观实相故深,巧说故浅。 ⑶重语无失,各各有义故。 ⑷佛所演说住四处,有四种功德庄严:一、慧处,二、谛处,三、舍处,四、灭处。 ⑸有四种答,故不可坏:一、定答,二、解答,三、反问答,四、置答。 ⑹佛所演说,或时听而遮,或时遮而听,或听而不遮,或遮而不听;此四皆顺从无违。 ⑺佛说得诸法相故,无戏论;有义理说故,破有、无论。 ⑻佛演说随顺第一义,虽说世间法亦无咎,与二谛不相违故。 ⑼随顺利益说,于清净人中为美妙;于不净人中为苦恶; ⑽于美语苦语中亦无过罪; ⑾佛语皆随善法,亦不著善法。 ⑿虽是垢法怨家、亦不以为高;虽种种有所诃,亦无有诃罪;虽种种赞法,亦无所依止。 ⒀佛言说中,亦无增无减,或略或广。 ⒁佛语初善,久久研求亦善。 ⒂佛语虽多,义味不薄。 ⒃虽种种杂语,义亦不乱。 ⒄能引人心,亦不令人生爱著; ⒅虽殊异高显,亦不令人畏难。 ⒆虽遍有所到,凡小人亦不能解。 ⒇佛语如是有种种希有事,能令人衣毛为竖,流汗气满,身体战惧; (21)亦能令诸天心厌,声满十方,六种动地; (22)亦能令人于无始世界所坚著者能令舍,所不坚著者能令乐。 (23)佛语,罪恶人闻之,自有罪故,忧怖热恼;善一心精进入道人闻,如服甘露味,初亦好,中亦好,后亦好。
(24)复次,多会众中,各各欲有所闻,佛以一言答,各各得解,各各自见佛独为我说。 (25)于大众中虽有远近,闻者声无增减,满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十方无量世界; (26)应度者闻,不应度者不闻。譬如雷霆振地,聋者不闻,听者得悟。 如是种种念佛言语。 \{\{4030F53A.jpg\}\}
【相关】通达无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