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29〈序品 1〉: 问曰: 菩萨何以故少施?
答曰: 有种种因缘故少施。 或有菩萨初发意,福德未集,贫故少施。 或有菩萨闻“施无多少,功德在心”,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,但求好心。 或有菩萨作是念:“若我求多集财物,破戒失善,心心散乱,多恼众生;若恼众生以供养佛,佛所不许,破法求财故。若施凡人,夺彼与此,非平等法;如菩萨法,等心一切,皆如儿子。”以是故少施。
复次,菩萨闻佛法中本生因缘,少施得果报多。 如薄拘罗阿罗汉,以一诃梨勒果药布施,九十一劫不堕恶道,受天人福乐,身常不病,末后身得阿罗汉道。 又如沙门二十亿耳,于鞞婆尸佛法中作一房舍,给比丘僧;布一羊皮,令僧蹈上。以是因缘故,九十一劫中足不蹈地,受人天中无量福乐。末后身生大长者家,受身端政,足下生毛长二寸,色如青琉璃右旋;初生,时父与二十亿两金;后厌世五欲,出家得道,佛说精进比丘第一。 又如须蔓耳比丘,先世见鞞婆尸佛塔,以耳上须蔓华布施。以是因缘故,九十一劫中常不堕恶道,受天上人中乐;末后身生时,须蔓在耳,香满一室,故字为须蔓耳;后厌世出家,得阿罗汉道。 菩萨如是等本生因缘,少施得大报,便随所有多少而布施。
复次,菩萨亦不一定常少物布施,随所有,多则多施,少则少施。 复次,佛欲赞般若波罗蜜功德大故,言“少施得大果,功德无量”。
问曰: 如薄拘罗阿罗汉等,亦少施而得大报,何用般若波罗蜜? 答曰: 薄拘罗等虽得果报,有劫数限量,得小道入涅槃;菩萨以般若波罗蜜“方便回向”故,少施福德,无量无边阿僧祇。(中略)
佛叹菩萨奇特,于少事中得无量无边功德,岂况大事!余人多舍财,身、口意懃苦,得福少,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等亦如是,不及菩萨少而报大。如先说:譬如口气出声,声则不远;声入角中,声则能远。如是布施等同少,余人行是所得福报则少;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回向故,得无量无边福。
【属于】施福增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