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】卷97〈萨陀波仑品 88〉: “须菩提!譬如人有一子卒死,忧愁苦毒,唯怀懊恼,不生余念。如是,须菩提!萨陀波仑菩萨尔时无有异心,但念:‘我何时当得闻般若波罗蜜?我云何不问空中声:“我应何处去?去当远近?当从谁闻般若波罗蜜?”’
【论】 问曰: 萨陀波仑何以愁忧乃尔,如丧爱子?
答曰: 般若波罗蜜于诸法中第一实,是十方诸佛真实法宝;萨陀波仑得少气味,未具足故忧愁。如丧爱子,念其长大,多所成办,冀得其力;菩萨亦如是,念增益般若波罗蜜力,得阿鞞跋致已,成就佛事。 如子于父,孝行终身,无有异心;般若波罗蜜于菩萨亦如是,若能得入,乃至成佛,终不远离。如父见子,心即欢悦;菩萨虽得种种诸法,不如见般若波罗蜜之欢喜。如子假为其名;般若波罗蜜亦如是,空无定实,但有假名。如是等,是总相因缘。 父虽爱子,不能以头目与之;菩萨为般若波罗蜜故,无量世中,以头目髓脑施与众生。子之于父,或不能报恩,若能报恩,正可现世小利,衣食欢乐等;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,无所不得,乃至一切智慧,何况菩萨力势、世间富乐!子之报父,恩极一世;般若之益,至无量世,乃至成佛。子之于父,或好、或恶;般若波罗蜜无诸不可。子但是假名,虚诳不实之法;般若波罗蜜真实圣法,无有虚诳。子之报恩,虽得现世小乐,而有忧愁苦恼无量之苦;般若波罗蜜但得欢喜实乐,乃至佛乐。子但能以供养利益于父,不能免其生、老、病、死;般若波罗蜜令菩萨毕竟清净,无复老、病、死、患。子但能令父得世乐自在;般若波罗蜜能令菩萨于一切世间为天人主。如是等,种种因缘譬喻差别相。 世人皆知丧子忧愁故,以此为喻。
【属于】能行般若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