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31〈序品 1〉: “大空”者,声闻法中,法空为大空。如《杂阿含.大空经》说:“生因缘老死。若有人言:是老死、是人老死,二俱邪见。”是人老死则众生空,是老死是法空。 《摩诃衍经》说:“十方、十方相空,是为大空。”
问曰: 十方空,何以名为大空? 答曰: 东方无边故名为大,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,遍一切色故名为大,常有故名为大,益世间故名为大,令众生不迷闷故名为大;如是大方能破,故名为大空。余空破因缘生法、作法、麁法,易破故,不名为大;是方非因缘生法、非作法、微细法,难破故,名为大空。
问曰: 若佛法中无方,三无为:虚空、智缘尽、非智缘尽亦所不摄,何以言“有方亦是常,是无为法,非因缘生法,非作法,微细法”? 答曰: 是“方”法,声闻论议中无。摩诃衍法中:以世俗谛故有;第一义中,一切法不可得,何况方? 如五众和合,假名众生;方亦如是,四大造色和合中,分别此间、彼间等,假名为方。日出处是则东方,日没处是则西方,如是等是方相。是方自然常有故,非因缘生;亦不先无今有、今有后无,故非作法;非现前知故,是微细法。
问曰: 方若如是,云何可破? 答曰: 汝不闻我先说,以世俗谛故有,第一义故破。以俗谛有故,不堕断灭中;第一义破故,不堕常中。是名略说大空义。
问曰: 第一义空亦能破无作法、无因缘法、细微法,何以不言大空? 答曰: 前已得大名,故不名为大。今第一义名虽异,义实为大。出世间以涅槃为大,世间以方为大,以是故第一义空亦是大空。
复次,破大邪见故,名为大空。如行者以慈心缘东方一国土众生,复缘一国土众生;如是展转缘时,若谓尽缘东方国土则堕边见,若谓未尽则堕无边见。生是二见故,即失慈心。 若以方空破是东方,则灭有边、无边见;若不以方空破东方者,则随东方心,随心不已,慈心则灭,邪心则生。譬如大海潮时,至其常限,水则旋还;鱼若不还,则漂在露地,有诸苦患;若鱼有智,则随水还,永得安隐。行者如是,若随心不还,则漂在邪见;若随心还,不失慈心。如是破大邪见故,名为大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