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36〈习相应品 3〉: 菩萨得诸法实相,入般若波罗蜜,即于般若波罗蜜不见定相,若相应、若不相应,何况见有余法!
【论】卷41〈劝学品 8〉: 有人言:行不贪善根故,爱等诸结使衰薄,深入禅定;行不瞋善根故,瞋等诸结使薄,深入慈悲心;行不痴善根故,无明等诸结使薄,深入般若波罗蜜。
【论】卷58〈阿难称誉品 36〉: 说法者虽不多读内外经书,深入般若波罗蜜义故,心不怯弱,不没、不畏、不恐。
【论】卷73〈阿毘跋致品 55〉: 佛说义趣:若菩萨能具足五波罗蜜,深入般若波罗蜜,方便力故,不著般若波罗蜜,但观如,所谓诸法实相。菩萨尔时不以凡夫、二乘地为下贱,不以佛地为高贵,入诸法如故。诸法如中,无有分别二法,但以如入如,更无余事,亦不分别取相。何以故?如平等故。能如是入者,即入诸佛法藏;心不生疑更求诸法决定相。是故经说:“须菩提!凡夫地乃至佛地,如相中无二无别。”得如是法,名阿鞞跋致行、类、相貌。
【论】卷77〈梦中不证品 61〉: 佛敕弟子,若和合共住,常行二事:一者、贤圣默然,二者、说法。 “贤圣默然”者,是般若心;“说法”者,说般若波罗蜜。是人从般若心出,说般若波罗蜜;说般若波罗蜜已,还入般若中,不令余心、余语得入。
【论】卷81〈六度相摄品 68〉: 菩萨深入般若波罗蜜故,得诸法忍,能信受无量佛法,心无是非分别。如是相,名“般若波罗蜜中生忍辱”。
【论】卷82〈大方便品 69〉: 萨婆若即是般若异名。五波罗蜜福德,入般若波罗蜜中,即得清净般若;般若清净故,得佛道,变名萨婆若。是故言“入萨婆若”,即是“入般若”。
【论】卷98〈萨陀波仑品 88〉: 是时,十方诸佛安慰萨陀波仑菩萨言:‘善哉!善哉!善男子!我等本行菩萨道时,求般若波罗蜜,得是诸三昧,亦如汝今所得。我等得是诸三昧,善入般若波罗蜜,成就方便力,住阿鞞跋致地。
【属于】行般若种种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