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26〈序品 1〉: 于大众中疲厌故小息。 复次,佛世世常爱远离行。若菩萨在母胎,母亦乐远离行,去城四十里,岚鞞尼林中生;得道时,沤楼频螺林中,独在树下成佛;初转法轮时,亦在仙人住处鹿林中;入涅槃时,在娑罗林双树下。长夜乐行远离,以是故佛入禅定。 复次,佛常舍心成就,故入禅定。 复次,佛远离愦闹及杂语处,亦自观诸佛功德藏,亦受第一清净乐,故入禅定。 复次,佛说法已,常教诸比丘当坐禅,无令后悔。口之所说,身亦自行,故入禅定。 复次,厌恶供养故,知众生应得度者,入禅定作化人往度。 复次,有众生定少慧多者,身示行禅以教化之。 复次,有人常见佛生厌想故,小远离令其饥虚故。 复次,佛欲为诸天说法,故在闲静处。 复次,佛为后世作法故坐禅。又佛自转法轮已,以事付弟子故,入禅定。 复次,现二种道摄众生故:一者、禅定;二者、智慧。佛在大众说法,为现智慧;静处摄心,为现禅定。 复次,众生于六尘中三种行:见好色生喜乐,见恶色生忧苦,见不苦不乐色生舍心,乃至法亦如是。佛于六尘中自在:于喜乐苦处能生舍心,如“圣如意”中说。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入禅定,非不知已舍。
【相关】无不知已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