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55〈散华品 29〉: 问曰: 释提桓因是须陀洹人,云何能问深般若波罗蜜? 答曰: 如须菩提是具足阿罗汉,以利益菩萨、怜愍众生故,问菩萨所行事。释提桓因虽是声闻人,是诸天主,有利智慧、怜愍众生故,问般若波罗蜜,亦如是。 复次,有人言:“三千大千世界中,有百亿释提桓因。《中阿含》中说释提桓因得须陀洹者,异今释提桓因。今释提桓因是大菩萨,怜愍众生故,三种赞般若波罗蜜,所谓摩诃波罗蜜,无量波罗蜜,无边波罗蜜,是般若波罗蜜;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诸圣道故。
【论】卷79〈嘱累品 66〉: 问曰: 释提桓因何以自疑所说,言:“我为随顺法、正答不?” 答曰: 释提桓因非一切智人,虽得初道,三毒未尽,犹有错谬,而自筹量:“我虽福德因缘为诸天主,虽得圣道味而未有一切智,一切漏未尽故,所说或能错谬,不自觉知。”是故问。 复次,众中大有阿鞞跋致菩萨、漏尽阿罗汉及离欲诸天,是诸人见释提桓因与佛、须菩提共问难,心不怯弱,作是念:“是释提桓因漏尚未尽,何能问难,尽诸法边?”释提桓因以是事故问佛。 复次,释提桓因自知所说诸法相无违错,求佛印可,使听者信受,故佛即可之。
问曰: 佛何以可释提桓因说? 答曰: 释提桓因虽非一切智人,常从佛闻,诵读力强,是故所说有理,佛便印可。佛说有三种慧:闻慧、思慧、修慧。有人闻慧、思慧明了故,能与修慧人问难。譬如乘船随流,不自用力而疾于陆行;如阿难虽未离欲,未得甚深禅定,而能与佛、漏尽阿罗汉等论议,随法无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