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36〈习相应品 3〉: 问曰: 但一处说“不见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不相应”便足,何以故复更种种说“相应不相应因缘”?若一处应,余则皆应;若一处不应,余亦不应。譬如一盲无见,千盲俱尔。 答曰: 不然!若欲以戏论求胜,应如是难。诸法相虽不可说,佛以大慈大悲故种种方便说。 又佛说法,为一种众生得道,为未悟者重说。 又复一说为断见谛结使,二说为断思惟结使,复更说为诸余结使分分皆断。 又一说有人得声闻道,一说种辟支佛道因缘;更一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;更一说行六波罗蜜,更一说行方便、得无生忍,更一说得初住地,更一说乃至十住地。更一说为人故,更一说为天故。 复次,是般若波罗蜜相甚深,难解难知,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:钝根者,少智为其重说;若利根者,一说二说便悟,不须种种重说。譬如驶马,下一鞭便走;驽马多鞭乃去。
如是等种种因缘故,经中重说无咎。
【相关】佛说种种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