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8〈序品 1〉: 问曰: 一切世俗经书,及九十六种出家经中,皆说有诸法实相;又声闻法三藏中,亦有诸法实相,何以不名为般若波罗蜜?而此经中诸法实相,独名般若波罗蜜?
答曰: 世俗经书中,为安国、全家、身、命、寿、乐故非实。 外道出家堕邪见法中,心爱著故,是亦非实。 声闻法中虽有四谛,以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观诸法实相,以智慧不具足不利、不能为一切众生、不为得佛法故,虽有实智慧,不名般若波罗蜜。如说:“佛入出诸三昧,舍利弗等乃至不闻其名,何况能知!”何以故?诸阿罗汉、辟支佛初发心时,无大愿,无大慈大悲,不求一切诸功德,不供养一切三世十方佛,不审谛求知诸法实相;但欲求脱老、病、死苦故。 \{\{C833E8B8.jpg\}\} 诸菩萨从初发心,弘大誓愿,有大慈悲,求一切诸功德,供养一切三世十方诸佛,有大利智,求诸法实相。除种种诸观,所谓净观、不净观,常观、无常观,乐观、苦观,空观、实观,我观、无我观。舍如是等妄见心力诸观,但观外缘中实相,非净、非不净,非常、非非常,非乐、非苦,非空、非实,非我、非无我。如是等诸观,不著不得;世俗法故,非第一义。周遍清净,不破不坏,诸圣人行处,是名般若波罗蜜。 \{\{4B9E0464.jpg\}\}
【论】卷43〈集散品 9〉: “是谁般若波罗蜜”者。 第一义中无知者、见者、得者,一切法无我、无我所相,诸法但空,因缘和合相续生。若尔!般若波罗蜜当属谁? 佛法有二种:一者、世谛,二者、第一义谛。为世谛故,般若波罗蜜属菩萨。凡夫人法种种过罪,不清净故,则不属凡夫人。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,凡夫所不乐;如蝇乐处不净,不好莲花。凡夫人虽复离欲,有吾我心,著离欲法故,不乐般若波罗蜜。声闻、辟支佛,虽欲乐般若波罗蜜,无深慈悲故,大厌世间,一心向涅槃,是故不能具足得般若波罗蜜。是般若波罗蜜,菩萨成佛时,转名“一切种智”。以是故,般若不属佛,不属声闻、辟支佛,不属凡夫,但属菩萨。 \{\{BF248234.jpg\}\}
【论】卷54〈天主品 27〉: 复次,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,是共法;应萨婆若心,以无所得者,是名般若波罗蜜相。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,独是大乘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