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74〈灯炷品 57〉: 离般若波罗蜜,恒河沙劫供养三宝,不及一日行般若。又复有人住寿如恒河沙等劫供养须陀洹等,亦不及一日行般若。此中佛自说因缘:“菩萨行般若,过二地,入菩萨位,成无上道。” 又复远离般若,恒河沙等劫行布施等六法,亦不及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行布施等六法。是中说胜因缘:“般若是诸佛母,住是般若中,能具足诸佛法。” 若远离般若,如恒河沙等劫行法施,不及一日住般若中行法施。复次,远离般若,用声闻、辟支佛法修行四念处如恒河沙等劫,不如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修四念处;乃至一切种智。此中自说胜因缘,所谓:“不离般若,于萨婆若转者,无有是处。” 复次,菩萨离般若,如恒河沙等劫财施、法施、禅定生福德,回向无上道,不如一日应般若财施、法施、禅定生福德,回向无上道。何以故?般若波罗蜜无杂毒、正回向故。 复次,若菩萨离般若,寿如恒河沙劫等,十方三世诸佛功德,随喜回向无上道,不如一日应般若随喜回向。 \{\{E850965F.jpg\}\} 尔时,须菩提难佛:“如佛说一切有为法,虚诳不实、如幻,不能生正见、入正位,云何菩萨一日福德胜?” 佛可其言:“如是!如是!有为法皆虚诳,不得以虚诳法入正位、得圣道。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所作福德,知皆虚诳、空、无坚固,心不著是福德。是福德清净故,胜余福德。”如金刚虽小,能摧破大山。 此中佛说:“菩萨善学十八空。”虽观空,而能行诸功德;虽知涅槃无上道,而怜愍众生故修集福德。虽知一切法相不可说,而为众生种种方便说法;虽知法性中无有分别、一相无相,而为众生分别是善是不善、是可行是不可行、是取是舍、是利是失等。 若菩萨虽观毕竟空,而能起诸福德,是名“不离般若波罗蜜行”。 若菩萨常不离般若波罗蜜,渐得无数、无量、无边功德。何以故?若菩萨初学般若时,烦恼力强,般若力弱;渐渐得般若力,断诸烦恼、灭诸戏论,是故得福德无数、无量、无边。无数、无量、无边义,佛自分别说。
【相关】一念行深奥处福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