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觀十二因緣

【論】卷90〈實際品 80〉:
  ⑿初發意菩薩但為滅眾生苦故發大悲心。苦者,所謂老、病、死等,及身心衰惱。
  云何滅是苦?尋苦因緣,由生故,如佛十二因緣中說:「何因緣故有老、病、死?以有生故。」(中略)

  ⑾菩薩既得苦因緣,復推生因緣。生因緣者,有。「有」有三種: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。著是三有,起善惡業,是生因。
  ⑽有因者,四種取。
  ⑼取因緣者,愛等諸煩惱。小者未能起業,故名為愛;增長能起業,故名為取:欲取、見取、戒取、我語取,取著是四事故,能起種種業。
  ⑻愛因緣,三種受。
  ⑺受因緣者,眼等六種觸。
  ⑹觸名受等諸心數法。情、塵、識三事和合故,心中生受等心數法;根本雖三事,和合故生觸,為六情依止住處故,但說六入。
  ⑸六入因緣,名色。
  ⑷六入雖即是名色分,成就名六入,未成就名名色;色成就名五入,名成就名一入。是胎中時因緣次第。
  ⑶名色因緣,是識。若識不入胎,胎初則爛壞。識名中陰中五眾。是五眾細故,但名為識。若識不入而胎成者,如一切和合時,皆應成胎!
  ⑵
問曰:識何因緣故入胎?
答曰:
  行因緣。行即是過去三種業,業將識入胎。如風吹絕焰,空中而去,焰則依止於風;先世作人身時然六識故,命終時,業將識入胎。
問曰:
  上業何以名有?今業何以名行?
答曰:
  上是「今世業,為未來有,故名為有」;今「業過去世已滅盡,但有名,名為行」(天竺語「刪迦羅」,秦言「行」)。
  ⑴是行因緣名無明。一切煩惱雖是過去業因緣,無明是根本故,但名無明。今世現在著愛、取多故,愛、取愛名;過去世中是疑、邪見處故,但名無明。今得一切苦惱根本,是無明。

問曰:
  無始生死展轉甚多,何以止齊無明
\n【相關】實際、眾生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