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有說無

【論】卷26〈序品 1〉:   「佛處處說諸法有,處處說諸法無」者, 問曰:   不應別說有、無。有,即是有我;無,即是無我;何以更說?

答曰:   不然!佛法有二種空:一者、眾生空;二者、法空。說無我,示眾生空;說無有法,示法空。   說有我,示知假名相,不著我者說有我;於五眾中著我相者,為破是著我,故說但有五眾,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寂滅涅槃是名有。   復次,有二種斷見:一者、無後世受罪福苦樂者,為說有我,從今世至後世受罪福果報。二者、一切法皆空無,著是邪見;為是眾生故,說有一切法,所謂有為、無為法。 \{\{3D9C3506.jpg\}\}   復次,不大利根眾生,為說無我;利根深智眾生,說諸法本末空。何以故?若無我則捨諸法,如說:  「若了知無我,  有如是人者,   聞有法不喜,  無法亦不憂。」   說我者,一切法所依止處;若說無我者,一切法無所依止。   復次,佛法二種說:若了了說,則言一切諸法空;若方便說,則言無我。是二種說法,皆入般若波羅蜜相中。以是故,佛經中說,趣涅槃道,皆同一向,無有異道。 \{\{AE87CE51.jpg\}\}   復次,有我、有法,多為在家者說,有父母、罪福、大小業報。所以者何?在家人多不求涅槃故,著於後世果報。為出家人,多說無我、無法。所以者何?出家人多向涅槃故。求涅槃者,不受一切法故,自然滅是涅槃。 \{\{6643DA45.jpg\}\}   復次,有人信等諸根未成就故,先求有所得,然後能捨;為是人故,佛說諸善法,捨諸惡法。有人信等諸根成就故,於諸法不求有所得,但求遠離生死道;為是人故,佛說諸法空無所有。   此二皆實。如無名指,亦長、亦短,觀中指則短,觀小指則長,長短皆實;有說、無說亦如是。說有,或時是世俗,或時是第一義;說無,或時是世俗,或時是第一義。佛說是有我、無我,皆是實。

問曰:   若是二事皆實,佛何以故多讚嘆空而毀訾有? 答曰:   空無所有,是十方諸佛、一切賢聖法藏,如《般若波羅蜜.囑累品》中說:「般若波羅蜜是三世十方諸佛法藏。」般若波羅蜜,即是無所有空。佛或時說有法,為教化眾生故,久後皆當入無所有法藏中。

問曰:   若爾者,云何《般若波羅蜜》言:「若觀五眾空無所有,非是道?」 答曰:   是《般若波羅蜜》中,說有、無皆無。如《長爪梵志經》中說三種邪見:一者、一切有,二者、一切無,三者、半有半無。佛告長爪梵志:「是一切有見,為欲染,為瞋恚、愚癡所縛。一切無見,為不染、不瞋、不癡故所不縛。半有半無,有者,同上有縛;無者,同上無縛。於三種見中,聖弟子作是念:『若我受一切有見,則與二人共諍,所謂一切無者、半有半無者。若我受一切無見,亦與二人共諍,所謂一切有者、半有半無者諍。若我受半有半無者,亦與二人共諍,所謂一切無者、一切有者。鬪諍故相謗,相謗故致惱;見是諍謗惱故,捨是無見,餘見亦不受,不受故即入道。』」   若不著一切諸法空,心不起諍,但除結使,是名為實智。若取諸法空相起諍,不滅諸結使,依止是智慧,是為非實智。   如佛所說,為度眾生故有所說,無不是實;但眾生於中有著、不著故有實、不實。 \{\{94EABC0D.jpg\}\}

【論】卷38〈往生品 4〉: 問曰:   是般若波羅蜜中,眾生畢竟不可得;如上品說:「舍利弗!如一切眾生不可得,壽者、命者乃至知者、見者等眾生諸異名字,皆空無實。」此中何以問:「從何所來,去至何所上」?眾生異名即是菩薩,眾生無故,菩薩亦無;又此《經》中說:「菩薩但有名字,無有實法」;今舍利弗何以作此問? 答曰:   佛法中有二諦:一者、世諦,二者、第一義諦。為世諦故,說有眾生;為第一義諦故,說眾生無所有。   復有二種:有知名字相,有不知名字相;譬如軍立密號,有知者,有不知者。   復有二種:有初習行,有久習行;有著者,有不著者;有知他意者,有不知他意者(雖有言辭,知其寄言以宣理)。   為不知名字相、初習行、著不知他意者,故說「無眾生」。   為知名字相、久習行、不著、知他意者,故說言「有眾生」。

【我】說有我無我 【屬於】一切三業隨智慧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