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1〈序品 1〉: 舍利弗智慧多聞,有大功德。年始八歲,誦十八部經,通解一切經書義理。是時,摩伽陀國有龍王兄弟:一名、姞利,二名、阿伽羅。降雨以時,國無荒年,人民感之,常以仲春之月,一切大集至龍住處,為設大會,作樂談義,終此一日。自古及今,斯集未替,遂以龍名以名此會。此日常法,敷四高座:一為國王,二為太子,三為大臣,四為論士。 爾時,舍利弗以八歲之身,問眾人言:「此四高座,為誰敷之?」眾人答言:「為國王、太子、大臣、論士。」是時,舍利弗觀察時人婆羅門等,神情瞻向,無勝己者,便昇論床,結跏趺坐。眾人疑怪,或謂愚小無知,或謂智量過人。雖復嘉其神異,而猶各懷自矜,恥其年小,不自與語,皆遣年少弟子傳言問之。其答酬旨趣,辭理超絕,時諸論師歎未曾有,愚智大小一切皆伏。王大歡喜,即命有司封一聚落,常以給之。王乘象輿,振鈴告告宣示一切,十六大國,六大城中無不慶悅。
是時,告占師子,名拘律陀,姓大目揵連,舍利弗友而親之。舍利弗才明見重,目揵連豪爽最貴。此二人者,才智相比,德行互同;行則俱遊,住則同止;少長繾綣,結要終始。後俱厭世,出家學道,作梵志弟子。情求道門,久而無徵,以問於師。師名刪闍耶,而答之言:「自我求道,彌歷年歲,不知為有道果無耶?我非其人耶?而亦不得!」 他日其師寢疾,舍利弗在頭邊立,大目連在足邊立,喘喘然其命將終,乃愍爾而笑。二人同心,俱問笑意。師答之言:「世俗無眼,為恩愛所侵。我見金地國王死,其大夫人自投火[卄/積],求同一處,而此二人行報各異,生處殊絕。」是時二人筆受師語,欲以驗其虛實。後有金地商人,遠來摩伽陀國,二人以疏驗之,果如師語,乃憮然歎曰:「我等非其人耶?為是師隱我耶?」二人相與誓曰:「若先得甘露,要畢同味。」
【相關】舍利弗得初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