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相中分別

【論】卷27〈序品 1〉:
問曰:
  般若波羅蜜是菩薩第一道,一相,所謂無相,何以說是種種道
答曰:
  是道皆入一道中,所謂諸法實相,初學有種種別,後皆同一,無有差別。譬如劫盡燒時,一切所有,皆同虛空。
  復次,為引導眾生故,菩薩分別說是種種道,所謂世間道、出世間道等。

問曰:
  云何菩薩住一相無相中,而分別是世間道、是出世間道?
答曰:
  世間名,但從顛倒憶想、虛誑二法生,如幻、如夢、如轉火輪,凡夫人強以為世間;是世間皆從虛妄中來,今亦虛妄本亦虛妄;其實無生無作,但從內外:六情、六塵和合因緣生。隨凡夫所著故,為說世間;是世間種種邪見羅網,如亂系相著,常往來生死中;如是知世間。

  何等是出世間道?如實知世間,即是出世間道。所以者何?智者求世間、出世間,二事不可得;若不可得,當知假名為世間、出世間。
  但為破世間故,說出世間,世間相即是出世間,更無所復有。所以者何?世間相不可得,是出世間;是世間相常空,世間法定相不可得故。如是行者不得世間,亦不著出世間。若不得世間,亦不著出世間,愛、慢破故,不共世間諍。何以故?行者久知世間空無所有,虛誑故,不作憶想分別。世間名五眾,五眾相,假令十方諸佛求之亦不可得:無來處,無住處,亦無去處;若不得五眾來、住、去相,即是出世間。
  行者爾時觀是世間、出世間,實不可見;不見世間與出世間合,亦不見出世間與世間合;離世間亦不見出世間,離出世間亦不見世間;如是則不生二識,所謂世間、出世間。
  若捨世間,不受出世間,是名出世間。
\n【論】卷37〈習相應品 3〉:
問曰:
  若法性空,一相無相,云何分別諸法?
答曰:
  得是法性,滅無明等諸煩惱破諸法實相者,然後心清淨,智慧明了,知諸法實;隨法性者為善,不隨法性者為不善。
  如婆蹉梵志問佛世尊:「天地間有善惡、好醜不?」
  佛言:「有。」
  婆蹉言:「我久歸命佛,願為我善說!」
  佛言:「有三種惡、三種善;十種惡、十種善,所謂貪欲是惡,除貪是善;瞋恚、愚癡是惡,除恚癡是善。殺生是惡,除殺生是善;乃至邪見是惡,除邪見是善。能如實分別善、惡,是我弟子,入於法性,名為得道。」
\n【對比】無相中無分別\n【屬於】世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