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22〈序品 1〉:
復次,僧有無量戒、禪定、智慧等具足,其德不可測量。
如一富貴長者信樂僧,白僧執事:「我次第請僧於舍食。」日日次請,乃至沙彌,執事不聽沙彌受請。
諸沙彌言:「以何意故不聽沙彌?」
答言:「以檀越不喜請年少故。」
便說偈言:\n 「鬚髮白如雪, 齒落皮肉皺,\n 僂步形體羸, 樂請如是輩。」
諸沙彌等皆是大阿羅漢,如打師子頭,欻然從坐起而說偈言:\n 「檀越無智人, 見形不取德;\n 捨是少年相, 但取老瘦黑!」
上尊耆年相者,如佛說偈:\n 「所謂長老相, 不必以年耆、\n 形瘦鬚髮白, 空老內無德。\n 能捨罪福果, 精進行梵行,\n 已離一切法, 是名為長老。」
是時諸沙彌復作是念:「我等不應坐觀此檀越品量僧好惡。」即復說偈:\n 「讚歎呵罵中, 我等心雖一;\n 是人毀佛法, 不應不教誨!\n 當疾到其舍, 以法教語之,\n 我等不度者, 是則為棄物!」
即時諸沙彌自變其身皆成老年,鬚髮白如雪,秀眉垂覆眼,皮皺如波浪,其脊曲如弓,兩手負杖行,次第而受請;舉身皆振掉,行止不自安,譬如白楊樹,隨風而動搖。
檀越見此輩,歡喜迎入坐,坐已須臾頃,還復年少形。
檀越驚怖言:\n 「如是耆老相, 還變成少身;\n 如服還年藥, 是事何由然?」
諸沙彌言:
「汝莫生疑畏,我等非非人。汝欲平量僧,是事甚可傷!
「我等相憐愍,故現如是化,汝當深識之,聖眾不可量!如說:\n 「『譬如以蚊[口*(隹/乃)], 猶可測海底;\n 一切天與人, 無能量僧者。\n 僧以功德貴, 猶尚不分別;\n 而汝以年歲, 稱量諸大德。\n 大小生於智, 不在於老少。\n 有智懃精進, 雖少而是老;\n 懈怠無智慧, 雖老而是少。』
「汝今平量僧,是則為大失!如欲以一指測知大海底,為智者之所笑!
「汝不聞佛說:『四事雖小而不可輕?太子雖小,當為國王,是不可輕;蛇子雖小,毒能殺人,亦不可輕;小火雖微,能燒山野,又不可輕也;沙彌雖小,得聖神通,最不可輕!』
「又有四種人如菴羅果:生而似熟,熟而似生,生而似生,熟而似熟。佛弟子亦如是:有聖功德成就,而威儀、語言不似善人;有威儀、語言似善人,而聖功德不成就;有威儀、語言不似善人,聖功德未成就;有威儀、語言似善人,而聖功德成就。
「汝云何不念是言,而欲稱量於僧?汝若欲毀僧,是則為自毀,汝為大失!已過事不可追,方來善心,除去諸疑悔,聽我所說:\n 「『聖眾不可量, 難以威儀知,\n 不可以族姓, 亦不以多聞,\n 亦不以威德, 又不以耆年,\n 亦不以嚴容, 復不以辯言。\n 聖眾大海水, 功德故甚深。\n 「『佛以百事讚是僧, 施之雖少得報多,\n 是第三寶聲遠聞, 以是故應供養僧。\n 不應分別是老少, 多知少聞及明闇;\n 如人觀林不分別, 伊蘭、瞻蔔及薩羅。\n 汝欲念僧當如是, 不應以愚分別聖。\n 摩訶迦葉出家時, 納衣價直十萬金,\n 欲作乞人下賤服, 更求麁弊不能得。\n 聖眾僧中亦如是, 求索最下小福田,\n 能報施者十萬倍, 更求不如不可得。\n 「『眾僧大海水, 結戒為畔際。\n 若有破戒者, 終不在僧數;\n 譬如大海水, 不共死屍宿!』」
檀越聞是事,見是神通力,身驚毛竪,合掌白諸沙彌言:
「諸聖人,我今懺悔!我是凡夫人,心常懷罪,我有少疑,今欲請問。」
而說偈言:\n 「大德已過疑, 我今得遭遇,\n 若復不諮問, 則是愚中愚!」
(中略:
佛僧平等)
爾時,檀越聞說是事,歡喜言:「我某甲從今日,若有入僧數中,若小若大,一心信敬,不敢分別!
諸沙彌言:「汝心信敬無上福田,不久當得道!何以故?\n 「『多聞及持戒, 智慧禪定者,\n 皆入僧數中, 如萬川歸海。\n 譬如眾藥草, 依止於雪山;\n 百穀諸草木, 皆依止於地;\n 一切諸善人, 皆在僧數中!』
「復次,汝等曾聞佛為長鬼神將軍讚三善男子:『阿泥盧陀、難提、迦翅彌羅不?』佛言:『若一切世間天及人,一心念三善男子,長夜得無量利益。』以是事故,倍當信敬僧!是三人不名僧,佛說念三人有如是果報,何況一心清淨念僧?是故檀越當任力念僧名!
「如說偈:\n 「『是諸聖人眾, 則為雄猛軍,\n 摧滅魔王賊, 是伴至涅槃!』」
諸沙彌、為檀越種種說僧聖功德,檀越聞已,舉家大小,皆見四諦,得須陀洹道。
\n【屬於】
念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