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3〈序品 1〉: 亦如人食百斤金,「金不可食」,金是食因,故言「食金」。佛言「女人為戒垢」,女人非戒垢,是戒垢因故,言「女人為戒垢」。如「人從高處墮未至地,言此人死」,雖未死,知必死故,言「此人死」。如是諸阿羅漢結使已盡,知有必當盡故,言「有結盡」。
【論】卷18〈序品 1〉: 佛所得智慧是實波羅蜜,因是波羅蜜故,菩薩所行亦名波羅蜜,因中說果故。
【論】卷30〈序品 1〉: 或時因中說果,如日食百斤金,金不可食,因金得食,故言食金,是為因中說果。
【論】卷53〈無生品 26〉: 復有五種菩提:一者、名「發心菩提」,於無量生死中發心,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,名為菩提——此因中說果
【論】卷57〈述誠品 33〉: 問曰: 若般若波羅蜜相,一切諸觀滅,語言道斷,不生不滅,如虛空相;今何以說:「般若在世者,三寶不滅」? 答曰: 般若波羅蜜體性,有佛、無佛,常住不滅。此言「在世」者,所謂般若經卷,可修習讀誦者,是因中說果。譬如井深,綆短不及,便言失井,井實不失;般若波羅蜜實相如深井,經卷名為綆,行者不能書寫、修習故言滅。
【經】卷65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 佛告須菩提:「是法輪非第一轉、非第二轉。是般若波羅蜜,不為轉故出、不為還故出,無法有法空故。」
【論】 「轉法輪非一非二」者,為畢竟空及轉法輪果報涅槃故如是說,是則因中說果。
【論】卷82〈大方便品 69〉: 薩婆若是菩薩道,因中說果故。
【論】卷94〈畢定品 83〉: 問曰: 天眼可見色,云何「見善法」?又言「見一切法性空」? 答曰: 因中說果。以天眼見,自見己身及見十方眾生,然後用他心智、宿命智,求其今世、後世善根;是善根及果報久皆磨滅,磨滅故見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