呵五欲

【論】卷17〈序品 1〉:   哀哉眾生!常為五欲所惱,而猶求之不已!此五欲者,得之轉劇,如火炙疥。五欲無益,如狗齩骨。五欲增諍,如鳥競肉。五欲燒人,如逆風執炬。五欲害人,如踐惡蛇。五欲無實,如夢所得。五欲不久,如假借須臾。世人愚惑,貪著五欲,至死不捨,為之後世受無量苦。譬如愚人貪著好果,上樹食之,不肯時下;人伐其樹,樹傾乃墮,身首毀壞,痛惱而死。又此五欲,得時須臾樂,失時為大苦;如蜜塗刀,舐者貪甜,不知傷舌。五欲法者與畜生共,有智者識之,能自遠離。   如說:有一優婆塞,與眾估客遠出治生。是時寒雪,夜行失伴,在一石窟中住。時山神變為一女來欲試之,說此偈言:  「白雪覆山地,  鳥獸皆隱藏;   我獨無所恃,  惟願見愍傷!」

  優婆塞兩手掩耳而答偈言:  「無羞弊惡人,  說此不淨言,   水漂火燒去,  不欲聞汝聲!   有婦心不欲,  何況造邪婬?   諸欲樂甚淺,  大苦患甚深。   諸欲得無厭,  失之為大苦;   未得願欲得,  得之為所惱。   諸欲樂甚少,  憂苦毒甚多,   為之失身命,  如蛾赴燈火!」   山神聞此偈已,即擎此人送至伴中。   是為智者呵欲不可著。五欲者,名為妙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;欲求禪定,皆應棄之。

【論】卷35〈報應品 2〉:   菩薩常以種種因緣,毀訾五欲。   「欲為熾然」者,若未失時,三毒火然;若其失時,無常火然。二火然故,名為「熾然」,都無樂時。   「欲為穢惡」者,諸佛、菩薩、阿羅漢等諸離欲者,皆所穢賤。譬如人見狗食糞,賤而愍之,不得好食,而噉不淨;受欲之人,亦復如是,不得內心離欲之樂,而於色欲不淨求樂。   「欲為毀壞」者,著五欲因緣故,天王、人王、諸富貴者,亡國、危身,無不由之!   「欲如怨」者,失人善利;亦如刺客,外如親善,內心懷害;五欲如是,喪失善心,奪人慧命。五欲之生,正為破壞眾善,毀敗德業故出。又知五欲如鉤賊魚、如弶害鹿、如燈焚蛾;是故說「欲如怨」。怨家之害,不過一世;著五欲因緣,墮三惡道,無量世受諸苦毒。

【包括】呵色欲呵聲欲呵香欲呵味欲呵觸欲 【十地】四地穢惡諸欲 【屬於】初禪方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