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不共法
【論】卷26〈序品 1〉:
一者、諸佛身無失,二者、口無失
,三者、
念無失
,四者、
無異想
,五者、
無不定心
,六者、
無不知已捨
,七者、
欲無減
,八者、
精進無減
,九者、
念無減
,十者、
慧無減
,十一者、
解脫無減
,十二者、
解脫知見無減
,
十三者、一切身業隨智慧行,十四者、一切口業隨智慧行,十五者、一切意業隨智慧行
,
十六者、智慧知過去世無礙,十七者、智慧知未來世無礙,十八者、智慧知現在世無礙
。
問曰:
是三十六法(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),皆是佛法,何以故獨以十八為「不共」?
答曰:
前十八中,聲聞、辟支佛有分;於後十八中無分。
如舍利弗能分別諸法,暢演一句,通達無礙,佛讚言「善通法性」;阿泥盧豆天眼第一,如是等諸聲聞皆有分。
於四無所畏有分者,如佛說弟子中能師子吼,第一賓徒羅叵羅埵逝;舍利弗亦自誓言:「我七日七夜,能演暢一義,令無窮盡。」
四分別慧,諸阿羅漢:舍利弗、目揵連、富樓那、阿難、迦旃延等,亦知是義、名字、語言、樂說。
以是故,前十八不名不共。(中略)
問曰:
佛一切法中無減,何以故但六事(欲無減~解脫知見無減)中無減?
答曰:
一切自利他利中,四事能具足:「欲」,求一切善法之根本;「精進」,能行;「念」,能守護,如守門人,善者聽入,惡者遮;「慧」,照一切法門,斷一切煩惱。用是四法,事得成辦。是四法果報有二種:一者、解脫;二者、解脫知見。
\n【聲聞】
迦旃延尼子說不共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