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可帝釋說

【論】卷55〈散華品 29〉: 問曰:   釋提桓因須陀洹人,云何能問深般若波羅蜜? 答曰:   如須菩提是具足阿羅漢,以利益菩薩、憐愍眾生故,問菩薩所行事。釋提桓因雖是聲聞人,是諸天主,有利智慧、憐愍眾生故,問般若波羅蜜,亦如是。   復次,有人言:「三千大千世界中,有百億釋提桓因。《中阿含》中說釋提桓因得須陀洹者,異今釋提桓因。今釋提桓因是大菩薩,憐愍眾生故,三種讚般若波羅蜜,所謂摩訶波羅蜜,無量波羅蜜,無邊波羅蜜,是般若波羅蜜;是般若波羅蜜中學成諸聖道故。

【論】卷79〈囑累品 66〉: 問曰:   釋提桓因何以自疑所說,言:「我為隨順法、正答不?」 答曰:   釋提桓因非一切智人,雖得初道,三毒未盡,猶有錯謬,而自籌量:「我雖福德因緣為諸天主,雖得聖道味而未有一切智,一切漏未盡故,所說或能錯謬,不自覺知。」是故問。   復次,眾中大有阿鞞跋致菩薩、漏盡阿羅漢及離欲諸天,是諸人見釋提桓因與佛、須菩提共問難,心不怯弱,作是念:「是釋提桓因漏尚未盡,何能問難,盡諸法邊?」釋提桓因以是事故問佛。   復次,釋提桓因自知所說諸法相無違錯,求佛印可,使聽者信受,故佛即可之。

問曰:   佛何以可釋提桓因說? 答曰:   釋提桓因雖非一切智人,常從佛聞,誦讀力強,是故所說有理,佛便印可。佛說有三種慧:聞慧、思慧、修慧。有人聞慧、思慧明了故,能與修慧人問難。譬如乘船隨流,不自用力而疾於陸行;如阿難雖未離欲,未得甚深禪定,而能與佛、漏盡阿羅漢等論議,隨法無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