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21〈序品 1〉: 問曰: 無常等十想,為滅何事故說? 答曰: 亦為滅婬欲等三毒。
問曰: 若爾者,二相有何等異? 答曰: 九相為遮未得禪定,為婬欲所覆故;十想能除滅婬欲等三毒。九相如縛賊,十想如斬殺。九相為初學,十想為成就。 復次,是十想中,不淨想攝九相。 有人言:十想中,不淨想、食不淨想、世間不可樂想,攝九相。 復有人言:十想、九相同為離欲,俱為涅槃。所以者何?初死相,動轉、言語須臾之間,忽然已死;身體膖脹,爛壞分散,各各變異,是則無常。若著此法,無常壞時,是即為苦。若無常苦、無得自在者,是則無我。不淨、無常、苦、無我,則不可樂,觀身如是。食雖在口,腦涎流下,與唾和合成味,而咽與吐無異,下入腹中,即是食不淨想。以此九相觀身無常,變異,念念皆滅,即是死想。以是九相厭世間樂,知煩惱斷,則安隱寂滅,即是斷相。以是九相遮諸煩惱,即是離想。以是九相厭世間故,知此五眾滅,更不復生,是處安隱,即是盡想。 \{\{3D819B16.jpg\}\} 復次,九相為因,十想為果。是故先九相,後十想。 復次,九相為外門,十想為內門,是故經言:「二為甘露門:一者、不淨門,二者、安那般那門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