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人但利他

【論】卷95〈平等品 86〉:   知一切不可取相已,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作是念:「一切無根本,不可取相,如夢乃至如化;以不可取法不能得不可取相法。但以眾生不知是法故,我為是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是菩薩從初發心來所有布施,為一切眾生,所謂布施等諸善法為一切眾生故修,不自為身。   此中佛自說因緣:「不為餘事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但為一切眾生故。」所以者何?是菩薩遠離怜愍眾生心,但行般若波羅蜜,求諸法實相,或墮邪見中。是人未得一切智,所求一切智事,心未調柔,故墮諸邊,諸法實相難得故。是故佛說:「菩薩從初發心,怜愍眾生故,著心漸薄,不戲論畢竟空——若空有此過,若不空有彼過等。」

問曰:   如餘處「菩薩自利益,亦利益眾生」,此中何以但說利益眾生,不說自利?自利、利人有何咎? 答曰:   菩薩行善道為一切眾生,此是實義;餘處說「自利,亦利益眾生」,是為凡夫人作是說,然後能行菩薩道。入道人有下、中、上:下者,但為自度故行善法;中者,自為亦為他;上者,但為他人故行善法。

問曰:   是事不然!下者,但自為身;中者,但為眾生;上者,自利亦利他人。若但利他,不能自利,云何言上? 答曰:   不然!世間法爾,自供養者不得其福,自害其身而不得罪。以是故,為自身行道,名為下人。一切世人但自利身,不能為他。若自為身行道,是則斷滅,自為愛著故。若自能捨己樂,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,是名上人,與一切眾生異故。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,眾生未成就,自利則為具足。若自利益,又為眾生,是為雜行。求佛道者有三種:一者、但愛念佛故,自為己身成佛;二者、為己身亦為眾生;三者、但為眾生——是人清淨行道,破我顛倒故。(中略)

問曰:   上說「但利益眾生故行道」,今何以故「自得無所著,令眾生得無所著」? 答曰:   不得已故!若自無智慧,何能利人?以是故,先自得無所著,然後教人。若是功德可得與他如財物者,諸佛、大菩薩所有功德皆應與他,乃至調達、怨賊皆可與之,然後更自修集功德;但是事不然,不可我作而他得。   是亦世俗說,非第一義。何以故?第一義中無眾生、無一無異等分別諸法相,此中說亦無所著處。

【相關】大功德 【不退】不退菩薩但利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