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0〈序品 1〉: 如七住菩薩,觀諸法空無所有,不生不滅。 如是觀已,於一切世界中心不著,欲放捨六波羅蜜入涅槃。譬如人夢中作筏,渡大河水,手足疲勞,生患厭想。在中流中夢覺已,自念言:「何許有河而可渡者?」是時,勤心都放。 菩薩亦如是,立七住中,得無生法忍,心行皆止,欲入涅槃。 爾時,十方諸佛皆放光明,照菩薩身,以右手摩其頭,語言:「善男子!勿生此心!汝當念汝本願,欲度眾生。汝雖知空,眾生不解,汝當集諸功德,教化眾生,共入涅槃!汝未得金色身、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、無量光明、三十二業。汝今始得一無生法門,莫便大喜!」 是時,菩薩聞諸佛教誨,還生本心行六波羅蜜以度眾生。
【論】卷48〈四念處品 19〉: 問曰: 若菩薩修此三十七品,云何不取涅槃? 答曰: 本願牢故,大悲心深入故,了了知諸法實相故,十方諸佛護念故。如經說:「菩薩到七住地,外觀諸法空,內觀無我;如人夢中縛栰渡河,中流而覺。作是念:『我空自疲苦,無河無栰,我何所渡?』菩薩爾時亦如是,心則悔厭:『我何所度?何所滅?』且欲自滅倒心。是時,十方佛伸手摩頭:『善哉!佛子!莫生悔心!念汝本願!汝雖知此,眾生未悟,汝當以此空法教化眾生。汝所得者,始是一門;諸佛無量身、無量音聲、無量法門、一切智慧等,汝皆未得。汝觀諸法空故,著是涅槃;諸法空中無有滅處,無有著處;若實有滅,汝先來已滅。汝未具足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;汝當具足此法,坐於道場,如諸佛法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