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3〈序品 1〉: 「那伽」或名龍,或名象。
【論】卷3〈序品 1〉: 阿波羅邏龍王善心受化,作佛弟子,除世飢饉故,常降好雨,是故國豐。
【論】卷7〈序品 1〉: 復次,諸龍、大蛇、鬼神,從口中出光,毒害前物
【論】卷10〈序品 1〉: 如龍王行時,從身出水,普雨天下。
【論】卷12〈序品 1〉: 又知惡人多懷瞋恚,心曲不端而行布施,當墮龍中,得七寶宮殿,妙食好色。
【論】卷16〈序品 1〉: 大作布施,瞋恚、曲心,以此因緣故,受諸龍身。
【論】卷27〈序品 1〉: 譬如大龍,尾在大海,頭在虛空,震電雷霆而降大雨。
【論】卷30〈序品 1〉: 是龍王、金翅鳥,雖復受樂,傍行形同畜生故,畜生道攝。
【論】卷53〈無生品 26〉: 復次,地下大龍王欲來聽般若波羅蜜,從水出故水動,水動故地動。
【論】卷54〈天主品 27〉: 西方名毘流波叉(秦言雜語),主諸龍王及富多那
【論】卷97〈薩陀波崙品 88〉: 如龍起雲,能降大雨、雷電、礔礰
【龍力】五不可思議 【得道】龍得道 【如意珠】龍珠 【作龍王】敗壞菩薩 【天敵】金翅鳥 【持戒】龍持八關齋戒 【呵欲】呵香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