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7〈序品 1〉: 貪欲之人,去道甚遠。所以者何?欲為種種惱亂住處,若心著貪欲,無由近道。如除欲蓋偈所說: 「入道慚愧人, 持鉢福眾生; 云何縱塵欲? 沈沒於五情! 著鎧持刀杖, 見敵而退走; 如是怯弱人, 舉世所輕笑。 比丘為乞士, 除髮著袈裟; 五情馬所制, 取笑亦如是。 又如豪貴人, 盛服以嚴身; 而行乞衣食, 取笑於眾人。 比丘除飾好, 毀形以攝心; 而更求欲樂, 取笑亦如是! 已捨五欲樂, 棄之而不顧; 如何還欲得? 如愚自食吐! 如是貪欲人, 不知觀本願, 亦不識好醜, 狂醉於渴愛。 慚愧尊重法, 一切皆已棄, 賢智所不親, 愚騃所愛近。 諸欲求時苦, 得之多怖畏, 失時懷熱惱, 一切無樂時。 諸欲患如是, 以何當捨之? 得諸禪定樂, 則不為所欺。 欲樂著無厭, 以何能滅除? 若得不淨觀, 此心自然無。 著欲不自覺, 以何悟其心? 當觀老病死, 爾乃出四淵。 諸欲難放捨, 何以能遠之? 若能樂善法, 此欲自然息。 諸欲難可解, 何以能釋之? 觀身得實相, 則不為所縛。 如是諸觀法, 能滅諸欲火; 譬如大澍雨, 野火無在者!」 如是等種種因緣,滅除欲蓋。(中略)
復次,專求初禪,放捨欲樂;譬如患怨,常欲滅除,則不為怨之所害也。如佛為著欲婆羅門說:「我本觀欲:欲為怖畏、憂苦因緣;欲為少樂,其苦甚多。」欲為魔網,纏綿難出;欲為燒熱,乾竭諸樂,譬如樹林四邊火起;欲為如臨火坑,甚可怖畏;如逼毒蛇;如怨賊拔刀;如惡羅剎;如惡毒入口;如吞銷銅;如三流狂象;如臨大深坑;如師子斷道;如摩竭魚開口。諸欲亦如是,甚可怖畏!若著諸欲,令人惱苦。著欲之人,亦如獄囚,如鹿在圍,如鳥入網,如魚吞鉤,如豺搏狗,如烏在鵄群,如蛇值野猪,如鼠在猫中,如群盲人臨坑,如蠅著熱油,如[病-丙+寧]人在陣,如躄人遭火,如入沸醎河,如舐蜜塗刀,如四衢臠肉,如薄覆刀林,如華覆不淨,如蜜塗毒甕,如毒蛇篋,如夢虛誑,如假借當歸,如幻誑小兒,如焰無實,如沒大水,如船入摩竭魚口,如雹害穀,如礔礰臨人。諸欲亦如是,虛誑無實,無牢無強,樂少苦多。欲為魔軍,破諸善功德,常為劫害眾生故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