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7〈序品 1〉: 瞋恚蓋者,失諸善法之本,墮諸惡道之因,諸樂之怨家,善心之大賊,種種惡口之府藏。如佛教瞋弟子偈言: 「汝當知思惟, 受身及處胎, 穢惡之幽苦, 既生之艱難! 既思得此意, 而復不滅瞋, 則當知此輩, 則是無心人! 若無罪報果, 亦無諸呵責, 猶當應慈忍, 何況苦果劇! 當觀老病死, 一切無免者; 當起慈悲心, 云何惡加物? 眾生相怨賊, 斫刺受苦毒; 云何修善人, 而復加惱害? 常當行慈悲, 定心修諸善; 不當懷惡意, 侵害於一切! 若勤修道法, 惱害則不行, 善惡勢不竝, 如水火相背。 瞋恚來覆心, 不知別好醜, 亦不識利害, 不知畏惡道。 不計他苦惱, 不覺身心疲, 先自受苦因, 然後及他人。 若欲滅瞋恚, 當思惟慈心, 獨處自清閑, 息事滅因緣。 當畏老病死, 九種瞋惱除, 如是思惟慈, 則得滅瞋毒!」 如是等種種因緣,除瞋恚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