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3〈序品 1〉: 問曰: 大德阿難名,以何因緣?是先世因緣?是父母作字?是依因緣立名? 答曰: 是先世因緣,亦父母作名,亦依因緣立字。
問曰: 云何先世因緣? 答曰: 釋迦文佛先世作瓦師,名大光明。爾時,有佛名釋迦文,弟子名舍利弗、目乾連、阿難,佛與弟子俱到瓦師舍一宿。爾時,瓦師布施草坐,燈明,石蜜漿,三事供養佛及比丘僧,便發願言:「我於當來老、病、死、惱五惡之世作佛,如今佛名釋迦文;我佛弟子名,亦如今佛弟子名。」以佛願故,得字阿難。
云何先世因緣字? 阿難世世立願:「我在釋迦文佛弟子多聞眾中,願最第一,字阿難。」 復次,阿難世世忍辱除瞋,以是因緣故,生便端正。父母以其端正,見者皆歡喜故,字阿難(阿難者,秦言歡喜)。 是為先世因緣字。
云何父母作字? 昔有日種王名師子頰,其王有四子:第一名淨飯,二名白飯,三名斛飯,四名甘露飯。有一女,名甘露味。淨飯王有二子:佛、難陀。白飯王有二子:跋提、提沙。斛飯王有二子:提婆達多、阿難。甘露飯王有二子:摩訶男、阿泥盧豆。甘露味女有一子,名施婆羅。 是中悉達陀菩薩漸漸長大,棄轉輪聖王位,夜半出家,至漚樓鞞羅國中尼連禪河邊,六年苦行。是時,淨飯王愛念子故,常遣使問訊,欲知消息:「我子得道不?若病?若死?」 使來白王:「菩薩唯有皮骨筋相連持耳,命甚微弱!若今日、若明日,不復久也。」王聞其言,甚大愁念,沒憂惱海。「我子既不作轉輪王,又不得作佛,一何衰苦,無所得而死!」如是憂惱,荒迷憒塞。是時,菩薩棄苦行處,食百味乳糜,身體充滿;於尼連禪水中洗浴已,至菩提樹下,坐金剛座而自誓言:「要不破此結加趺坐,成一切智;不得一切智,終不起也。」是時,魔王將十八億眾到菩薩所,敢與菩薩決其得失;菩薩智慧力故,大破魔軍。魔不如而退,自念:「菩薩叵勝,當惱其父。」至淨飯王所,詭言:「汝子今日後夜已了。」王聞此語,驚怖墮床,如熱沙中魚。王時悲哭而說偈言: 「阿夷陀虛言, 瑞應亦無驗, 得利之吉名, 一切無所獲!」 是時,菩提樹神大歡喜,持天曼陀羅華,至淨飯王所,說偈言: 「汝子已得道, 魔眾已破散; 光明如日出, 普照十方土!」 王言:「前有天來言汝子已了;汝今來言壞魔得道;二語相違,誰可信者?」樹神又言:「實不妄語。前來天者詭言已了,是魔懷嫉,故來相惱。今日諸天、龍神華香供養,空中懸繒;汝子身出光明,遍照天地。」王聞其言,於一切苦惱心得解脫。 王言:「我子雖捨轉輪聖王,今得法轉輪王,定得大利,無所失也。」王心大歡喜。是時,斛飯王家使來,白淨飯王言:「貴弟生男。」王心歡喜言:「今日大吉,是歡喜日!」語來使言:「是兒當字為阿難。」是為父母作字。
云何依因緣立名? 阿難端正清淨,如好明鏡,老少好醜,容貌顏狀,皆於身中現。其身明淨,女人見之,欲心即動,是故佛聽阿難著覆肩衣。是阿難能令他人見者心眼歡喜,故名阿難。於是造論者讚言: 「面如淨滿月, 眼若青蓮華; 佛法大海水, 流入阿難心! 能令人心眼, 見者大歡喜; 諸來求見佛, 通現不失宜!」
【侍者】阿難不證阿羅漢,阿難具足弟子法 【結集】阿難突吉羅罪,阿難漏盡,阿難集法藏,阿難集論藏 【說般若】阿難代須菩提答 【屬於】十大弟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