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戲神通

【經】卷38〈往生品 4〉:   「復次,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,不生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;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。   「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,無有聲聞、辟支佛乘,乃至無二乘之名。   「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,其壽無量。   「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所至到處,有無佛、法、僧處,讚佛、法、僧功德;諸眾生等以聞佛名、法名、僧名故,於此命終,生諸佛前。」

【論】法身菩薩斷結使,得六神通;生身菩薩不斷結使,或離欲得五神通。   「得六神通」者,不生三界,遊諸世界,供養十方諸佛。   「遊戲神通」者,到十方世界度眾生,雨七寶;所至世界,皆一乘清淨,壽無量阿僧祇劫。

問曰:   菩薩法應度眾生,何以但至清淨無量壽佛世界中? 答曰:   菩薩有二種:一者、有慈悲心,多為眾生;二者、多集諸佛功德。   樂多集諸佛功德者,至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;好多為眾生者,至無佛法眾處,讚歎三寶之音,如後章說。 \{\{E2B215C2.jpg\}\}

【經】卷94〈畢定品 83〉:   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住神通波羅蜜中,為眾生作利益。須菩提!菩薩若遠離神通,不能隨眾生意善說法。以是故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應起神通。須菩提!譬如鳥無翅不能高翔;菩薩無神通,不能隨意教化眾生。以是故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應起諸神通;起諸神通已,若欲饒益眾生,隨意能益。   「是菩薩用天眼見如恒河沙等諸國土及見是國土中眾生;見已,用神通力往到其所,知眾生心,隨其所應而為說法,或說布施、或說持戒、或說禪定乃至或說涅槃法。是菩薩用天耳,聞二種音聲:若人、若非人。用天耳聞十方諸佛所說法,皆能受持;如所聞法為眾生說,或說布施乃至或說涅槃。是菩薩淨他心智,用他心智知眾生心,隨其所應而為說法,或說布施乃至或說涅槃。是菩薩宿命智憶念種種本生處,亦自憶、亦憶他人;用是宿命智,念過去在在處處諸佛名字及弟子眾;有眾生信樂宿命者,為現宿命事而為說法,或說布施乃至或說涅槃。用如意神通力到種種無量諸佛國土,供養諸佛,從諸佛種善根,還來本國。是菩薩漏盡神通智證,用是漏盡神通智證故,為眾生隨應說法,或說布施乃至或說涅槃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應如是起諸神通。菩薩用修是神通故,隨意受身,苦樂不染;譬如佛所化人,作一切事,苦樂不染。   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應如是遊戲神通,能淨佛國土、成就眾生。

【論】   菩薩住是智慧中,不起有漏業,為眾生說法,亦知眾生假名不可得。安住是無所得般若波羅蜜中,而能具足神通事;若菩薩不得是無障礙般若,則不能得無礙神通。   菩薩得是無障礙空神通,飛到十方國土,利益眾生,如經中廣說,或以布施、或以持戒等。慳者為說布施等六波羅蜜義,如此中佛自廣說。   如此中說譬喻:如鳥無翅不能飛翔;菩薩亦如是,無神通波羅蜜,不能教化眾生。   菩薩以天眼見十方國土、諸佛及一切眾生。以天耳力,從諸佛聞法。以如意神通力,放大光明,或現水火作種種變化,現奇特事,令眾生發希有尊重心。以他心智力故,知他心心數法所著、所厭,可度、不可度,是利、是鈍,是善根成就、是未成就——如是等知他眾生心,攝取善根成就者。有可度者,以宿命智、生死智觀其本末:「何所從來?種何善根?所好何行?從此終當生何所?何時當得解脫?」如是籌量思惟,知可度者過去業因緣、未來世果報。復以神通力,是人應以恐怖度者,以地獄示之:「汝當生此中。」應以歡喜度者,示以天堂;眼見是事,心懷驚怖、歡喜,厭患世間。爾時,以漏盡神通說漏盡法,眾生聞是法,破其著心,以三乘而得涅槃。   譬如白鷺欲取魚時,籌量進止,不失期會,知其可得,即便取之,終不空也。菩薩亦如是,以神通力故,觀眾生本末,應度因緣、國土、時節,知其信等諸根增利、諸因緣具足而為說法,則不空也。是故說:「菩薩離神通,不能饒益眾生;如鳥無翅。」   餘神力,如佛自說:「以天眼見十方眾生生死,亦知眾生心,隨意說法。乃至善修神通力,而為眾生受身,不為苦樂所污。」是菩薩於眾生中,或為父、或為子,或為師、或為弟子,或為主、或為奴,或為象馬、或為乘象馬者,或時富貴力勢、或時貧賤——於此諸事,亦不為染污;譬如佛所化人,作一切事,不染苦樂。一切事者,如先作種種阿僧祇身度眾生。苦樂不染者,樂中不生愛,苦中不生瞋;不如生死眾生隨處起煩惱。菩薩應如是遊戲神通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

問曰:   菩薩神通力有所作,何以名「遊戲」? 答曰:   「戲」名如幻師種種現變;菩薩神通種種現化,名之為「戲」。   復次,佛法中三三昧,空名為上行。何以故?似如涅槃無所著,無所得故。諸餘行法,皆名為下下,如小兒。是故說神通力,名為「遊戲」;於成就眾生,淨佛土中,最為要用。

【相關】神通遊化 【十地】八地遊戲神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