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2〈序品 1〉:
如有一人,受使遠行,獨宿空舍。夜中有鬼擔一死人來著其前,復有一鬼逐來,瞋罵前鬼:「是死人是我物,汝何以擔來?」先鬼言:「是我物,我自持來。」後鬼言:「是死人實我擔來!」二鬼各捉一手爭之。前鬼言:「此有人可問。」後鬼即問曰:「是死人誰擔來?」是人思惟:「此二鬼力大,若實語亦當死,若妄語亦當死,俱不免死,何為妄語?」語言:「前鬼擔來。」
後鬼大瞋,捉人手拔出著地,前鬼取死人一臂拊之即著。如是兩臂、兩腳、頭、脇,舉身皆易。於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,拭口而去。
其人思惟:「我人母生身,眼見二鬼食盡,今我此身盡是他肉。我今定有身耶?為無身耶?若以為有,盡是他身;若以為無,今現有身。」如是思惟,其心迷悶,譬如狂人。
明朝尋路而去,到前國土,見有佛塔眾僧,不論餘事,但問己身為有為無?諸比丘問曰:「汝是何人?」答言:「我亦不自知是人、非人?」即為眾僧廣說上事。諸比丘言:「此人自知無我,易可得度。」而語之言:「汝身從本已來,恒自無我,非適今也。但以四大和合故,計為我身,如汝本身,與今無異。」諸比丘度之為道,斷諸煩惱,即得阿羅漢。
\n【相關】
身見,
六識無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