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法眼

【經】卷40〈往生品 4〉:   舍利弗白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法眼淨?」   佛告舍利弗:「菩薩摩訶薩以法眼知是人隨信行,是人隨法行,是人無相行;是人行空解脫門,是人行無相解脫門,是人行無作解脫門:得五根,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,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,得解脫智故斷三結:有眾見、疑、齋戒取:是人名為須陀洹;是人得思惟道,薄婬、恚、癡,當得斯陀含;增進思惟道,斷婬、恚,得阿那含;增進思惟道,斷色染、無色染、無明、慢、掉,得阿羅漢。   「是人行空、無相、無作解脫門,得五根;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,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,得解脫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,作辟支佛。是為菩薩法眼淨。   「復次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,知是菩薩初發意行檀波羅蜜,乃至行般若波羅蜜,成就信根、精進根;善根純厚,用方便力故,為眾生受身;若生剎利大姓,若生婆羅門大姓,若生居士大家,若生四天王天處,乃至他化自在天處;是菩薩於其中住,成就眾生,隨其所樂皆給施之;亦淨佛世界,值遇諸佛,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不墮聲聞、辟支佛地;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。   「復次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,如是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,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;知是菩薩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,知是菩薩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;知是菩薩到阿鞞跋致地,知是菩薩未到阿鞞跋致地;知是菩薩具足神通,知是菩薩未具足神通;知是菩薩已具足神通,飛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,見諸佛供養恭敬,尊重讚歎;知是菩薩未得神通,當得神通;知是菩薩當淨佛世界,未淨佛世界;是菩薩成就眾生,未成就眾生;是菩薩為諸佛所稱譽,所不稱譽;是菩薩親近諸佛,不親近佛;是菩薩壽命有量,壽命無量;是菩薩得佛時,比丘眾有量,比丘眾無量;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以菩薩為僧,不以菩薩為僧;是菩薩當修苦行難行,不修苦行難行;是菩薩一生補處,未一生補處;是菩薩受最後身,未受最後身;是菩薩能坐道場,不能坐道場;是菩薩有魔,無魔。如是,舍利弗!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。」

【論】   菩薩摩訶薩初發心時,以肉眼見世界眾生,受諸苦患,心生慈愍;學諸禪定,修得五通,以天眼遍見六道中眾生,受種種身心苦,益加憐愍故,求慧眼以救濟之。得是慧眼已,見眾生心相種種不同,云何令眾生得是實法?故求法眼,引導眾生令入法中,故名法眼。   所謂「是人隨信行,是人隨法行」,初入無漏道——鈍根者名隨信行,是人初依信力故得道,名為隨信行;利根者名隨法行,是人分別諸法故得道,是名隨法行。是二人,十五心中亦名為無相行;過是已往,或名須陀洹,或名斯陀含,或名阿那含。十五心中疾速,無人能取其相者,故名無相。

  有人無始世界來,性常質直,好樂實事者:有人好行捨離者;有人世世常好善寂者。   好實者,用空解脫門得道,以諸實中空為第一故;好行捨者,行無作解脫門得道;好善寂者,行無相解脫門得道。 \{\{FB4B623F.jpg\}\}

  (中略)   菩薩法眼有二種:一者、分別知聲聞、辟支佛方便得道門;二者、知菩薩方便行道門。   聲聞、辟支佛事先已處處說,今當分別菩薩法。   若菩薩知是菩薩深行六波羅蜜,薄諸煩惱故,用信根、精進根及方便,為度眾生故受身;是菩薩生死肉身,未得法性神通法身,以是故不說三根。未離欲故,今世行布施功德,信根、精進根,後世生剎利大姓,乃至他化自在天。先知因,後知果。

  復次,「是菩薩不退」者,如先說「不退轉相」,亦如後〈阿鞞跋致品〉中說;與此相違,名為退。   不退菩薩有二種:一者、受記,二者、未受記。如《首楞嚴三昧》四種受記中說。 \{\{FB3D1B8B.jpg\}\}   「具足神通」者,於十方恒河沙世界中,一時能變化無量身,供養諸佛聽法,說法度眾生。如是等,除佛無能及者,是為末後身。菩薩與此相違者,名「不具足」。   復次,各各自地中無所少,名為「具足」;各各地中未成就,是「不具足」。   「得神通」有二種:有用者,有不用者。   「未得神通」者,有菩薩新發意故,未得神通,或未離欲故,懈怠心故,行餘法故,是為未得;與上相違,是為「得」。 \{\{3618BE6B.jpg\}\}   「淨佛世界」、「未淨世界」,如先說。   「成就眾生」者,有二種:有先自成功德,然後度眾生者;有先成就眾生,後自成功德者。   如寶華佛欲涅槃時,觀二菩薩心,所謂彌勒、釋迦文菩薩。彌勒菩薩自功德成就,弟子未成就;釋迦文菩薩弟子成就,自身未成就;成就多人難,自成則易。作是念已,入雪山谷寶窟中,身放光明。是時釋迦文菩薩見佛,其心清淨,一足立七日七夜,以一偈讚佛,以是因緣故,超越九劫。如是等,知「成就眾生」、「不成就眾生」者。 \{\{5CD3FBC3.jpg\}\}   「諸佛稱譽」,如先說;與此相違,名為「不稱譽」。   「親近諸佛」,「無量壽命」,「無量比丘僧」,「純菩薩為僧」,「不修苦行」,如初品末說。   「一生補處」者,或以相知者,如阿私陀仙人觀其身相,知今世成佛。珊若婆羅門見乳糜,知今日成佛者應食。如遍吉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等,見是菩薩如諸佛相,知當成佛,如是等。   「坐道場」者,有菩薩見菩薩行處,地下有金剛地持是菩薩;又見天龍鬼神,持種種供養具,送至道場,如是等知坐道場。   「有魔」者,宿世遮他行道及種種求佛道因緣,不喜行慈,好行空等餘法,如是等因緣;以宿世破他行道,故有魔破壞。(中略)

  如是等一切聲聞、辟支佛、諸菩薩種種方便門,令眾生入道,是名「法眼淨」。

【屬於】菩薩五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