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7〈序品 1〉: 問曰: 菩薩法以度一切眾生為事,何以故閑坐林澤,靜默山間,獨善其身,棄捨眾生?
答曰: 菩薩身雖遠離眾生,心常不捨,靜處求定,得實智慧以度一切。譬如服藥將身,權息家務,氣力平健,則修業如故;菩薩宴寂亦復如是,以禪定力故,服智慧藥,得神通力,還在眾生——或作父母妻子、或作師徒宗長,或天、或人,下至畜生,種種語言,方便開導。
復次,菩薩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是三事名為福德門。於無量世中作天王、釋提桓因、轉輪聖王、閻浮提王,常施眾生七寶衣服,五情所欲,今世後世皆令具足。如《經》中說:「轉輪聖王以十善教民,後世皆生天上;世世利益眾生,令得快樂。此樂無常,還復受苦。」菩薩因此發大悲心,欲以常樂涅槃利益眾生。此常樂涅槃從實智慧生,實智慧從一心禪定生。譬如然燈,燈雖能照,在大風中不能為用;若置之密宇,其用乃全。散心中智慧亦如是,若無禪定靜室,雖有智慧,其用不全;得禪定則實智慧生。以是故,菩薩雖離眾生,遠在靜處,求得禪定。以禪定清淨故,智慧亦淨;譬如油炷淨故,其明亦淨。以是故,欲得淨智慧者,行此禪定。
復次,若求世間近事,不能專心,則事業不成,何況甚深佛道而不用禪定! 禪定名攝諸亂心。亂心輕飄,甚於鴻毛;馳散不停,駛過疾風;不可制止,劇於獼猴;暫現轉滅,甚於掣電。心相如是不可禁止,若欲制之,非禪不定。如偈說: 「禪為守智藏, 功德之福田; 禪為清淨水, 能洗諸欲塵; 禪為金剛鎧, 能遮煩惱箭; 雖未得無餘, 涅槃分已得。 得金剛三昧, 摧碎結使山; 得六神通力, 能度無量人。 囂塵蔽天日, 大雨能淹之; 覺觀風散心, 禪定能滅之。」
復次,禪定難得,行者一心專求不廢,乃當得之;諸天及神仙猶尚不能得,何況凡夫懈怠心者! 如佛在尼拘盧樹下坐禪,魔王三女說偈問言: 「獨坐林樹間, 六根常寂默, 有若失重寶, 無援愁苦毒。 容顏世無比, 而常閉目坐; 我等心有疑, 何求而在此?」 爾時,世尊以偈答曰: 「我得涅槃味, 不樂處染愛; 內外賊已除, 汝父亦滅退。 我得甘露味, 安樂坐林間; 恩愛之眾生, 為之起慈心。」 是時三女心生慚愧而自說言:「此人離欲,不可動也。」即滅去不現。
【論】 問曰: 若命終時,捨此禪定,初何以求學? 答曰: 欲界心狂不定,為柔軟攝心故入禪;命終時,為度眾生起欲界心。
【相關】遠離行魔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