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23〈序品 1〉: 「苦智」者,五受眾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觀時得無漏智。(中略) 苦智、集智,緣五受眾;(中略) 「苦智」者,用苦慧呵五受眾。
問曰: 五受眾亦無常、亦苦、亦空、亦無我,何以故但說「苦智」,不說「無常、空、無我智」? 答曰: 為苦諦故說「苦智」,集諦故說「集智」,滅諦故說「滅智」,道諦故說「道智」。
問曰: 五受眾有種種惡,何以故但說苦諦,不說無常諦、空、無我諦? 答曰: 若說無常、空、無我諦,亦不壞法相;以眾生多著樂畏苦故,佛呵世間一切皆是苦,欲令捨離故。無常、空、無我中,眾生不大畏,故不說。 復次,佛說法中五受眾有異名,名為苦;以是故,但說苦智。 是苦智,或有漏、或無漏:若在煖法、頂法、忍法、世間第一法,是有漏;若入見諦道,是無漏。何以故?從煖法至世間第一法中,四種觀苦故。「集智」、「滅智」、「道智」亦如是。
復次,「苦智」名知苦相實不生。
【經】卷48〈四念處品 19〉: 云何名苦智?知苦不生,是名苦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