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3〈序品 1〉: 問曰: 何以諸比丘五千,餘三眾各五百?
答曰: 女人多短智慧,煩惱垢重,但求喜樂;愛行多故,少能斷結使,得解脫證。如佛說:「是因緣起法,第一甚深難得;一切煩惱盡、離欲得涅槃,倍復難見。」以是故,女人不能多得,不如比丘。 優婆塞、優婆夷有居家,故心不淨,不能盡漏,止可得四聖諦,作學人。如偈說: 「孔雀雖有色嚴身, 不如鴻鴈能遠飛; 白衣雖有富貴力, 不如出家功德勝!」 以是故,諸比丘尼雖出家棄世業,智慧短,是故有五百阿羅漢比丘尼。白衣二眾,居家事懅故,得道亦各五百。 \{\{AE7FD82B.jpg\}\} (中略) 問曰: 諸餘摩訶衍經,佛與大比丘眾俱,或八千人,或六萬、十萬人俱。是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》,諸經中第一大。如〈囑累品〉中說:「餘經悉忘失,其罪少少,失般若波羅蜜一句,其罪大多。」以是故,知般若波羅蜜經第一大,是第一經中當第一大會。何以故聲聞眾數少,止有比丘五千,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各五百?
答曰: 以是大經甚深難解故,聲聞眾少。譬如王有真寶,不示凡人,示大人信愛者。如王謀議時,與諸大臣信愛智人共論,諸餘小臣則不得入。 復次,是六千五百人盡得道,雖不盡解甚深般若波羅蜜,皆能信,得無漏四信故。餘經聲聞眾雖大多雜,不盡得道。 復次,是中先讚千萬阿羅漢中,擇取最勝五千人;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亦爾。勝者難得,故不多。 \{\{F6807F9A.jpg\}\}
【相關】說般若因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