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38〈往生品 4〉: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能如是習相應者,從何處終來生此間?從此間終,當生何處?」
【論】 問曰: 是般若波羅蜜中,眾生畢竟不可得;如上品說:「舍利弗!如一切眾生不可得,壽者、命者乃至知者、見者等眾生諸異名字,皆空無實。」此中何以問「從何所來,去至何所上」?眾生異名即是菩薩,眾生無故,菩薩亦無。又此經中說:「菩薩但有名字,無有實法。」今舍利弗何以作此問? 答曰: 佛法中有二諦:一者、世諦,二者、第一義諦。為世諦故,說有眾生;為第一義諦故,說眾生無所有。 復有二種:有知名字相,有不知名字相;譬如軍立密號,有知者,有不知者。 復有二種:有初習行,有久習行;有著者,有不著者;有知他意者,有不知他意者(雖有言辭,知其寄言以宣理)。 為不知名字相、初習行、著、不知他意者,故說「無眾生」。 為知名字相、久習行、不著、知他意者,故說言「有眾生」。 舍利弗以天眼明,見六道眾生生死善惡,於此無疑;但不知從他方無量阿僧祇世界諸菩薩來者,故問。有諸大菩薩從此間終,生他方無量阿僧祇佛國,舍利弗天眼所不見,故問。
復次,有聲聞人見菩薩行六波羅蜜,久住生死中,漏未盡故,集種種智慧、內外經書,而不證實際,未免生老病死,愍而輕之言:「此等命終,以三毒未盡故,當墮何處?如佛說:『諸凡夫人,常開三惡道門;於三善道為客,於三惡處為家。三毒力強,過去世無量劫罪業積集,而不取涅槃,將受眾苦,甚可愍之!』」如是等小乘人,輕愍是菩薩。 舍利弗於一切聲聞中,為第一大法將,知有是事,欲令眾生起敬心於菩薩,故問。
【相關】菩薩生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