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心

【論】卷8〈序品 1〉: 問曰:   是諸眾生未離欲,無禪定,不得四無量心,云何「得等心」? 答曰:   是等,非禪中等,是於一切眾生中無怨無恚;以此等故,善心相視。   復次,等心者,經中有言:「云何等心?相視如父母,是名等心。」

問曰:   視一切眾生便是父母、兄弟、姊妹不? 答曰:   不也!見老者如父母,長者如兄,少者如弟,姊妹亦爾。等心力故,皆如親親。

問曰:   云何非父母言父母,乃至非親親言親親?不墮妄語耶? 答曰:   一切眾生無量世中,無非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親親者。   復次,實法相中,無父母、兄弟;人著吾我,顛倒計故,名為父母、兄弟。今以善心力故,相視如父如母,非妄語也。   復次,如人以義相親,非父事之為父,非母事之為母,兄弟、兒子亦復如是。如人有子行惡,黜而棄之;他姓善行,養以為子。

  如是相視,則為等心。如說偈:  「視他婦如母,  見他財如火,   一切如親親,  如是名等見。」

【論】卷72〈大如品 54〉:   須菩提問:「菩薩欲成無上道者,云何應行?」   佛答:「應起等心,於一切眾生無有偏黨。」   五眾和合,假名眾生,如車、如林。一切眾生者,盡舉十方六道,無有遺餘。一切眾生法,各行三分:怨、親、中人。佛今教菩薩等心,一切眾生皆有親愛想,莫生怨心,莫生中人心。   復次,眾生有二種:愛及憎。佛言:「於一切眾生離是二心,莫生憎、愛。」愛者,貪欲,煩惱心,不應行;當行慈愛心。世間法,愛念妻子、牛馬等,憎惡怨賊等。菩薩轉此世間法,但行慈愛心於一切眾生。   復次,「等心」者,菩薩生法喜,於一切眾生,欲令皆至佛道;菩薩自捨憎愛心,亦捨眾生憎愛心加己。世間有三種人:惡、大惡、惡中惡;善、大善、善中善。(中略:菩薩行善中善

問曰:   等心、慈心,有何等異? 答曰:   「等心」者,是四無量心;「慈心」者,是一無量。   有人言:初捨怨親是「等心」,後加愍念是慈心。   復次,有人言:「等心」者,觀眾生如:如、實際、法性,是法皆無為、無量故等;愛念眾生,是名「慈心」。

【相關】眾生等忍 【十地】初地等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