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義悉檀

【論】卷1〈序品 1〉:   第一義悉檀者,一切法性,一切論議語言,一切是法非法,一一可分別破散;諸佛、辟支佛、阿羅漢所行真實法,不可破,不可散。於三悉檀中所不通者,此中皆通。

問曰:   云何通?

答曰:   所謂通者,離一切過失,不可變易,不可勝。何以故?除第一義悉檀,諸餘論議,諸餘悉檀,皆可破故。如《眾義經》中所說偈:  「各各自依見,  戲論起諍競;   若能知彼非,  是為知正見。   不肯受他法,  是名愚癡人,   作是論議者,  真是愚癡人。   若依自是見,  而生諸戲論,   若此是淨智,  無非淨智者。」   此三偈中,佛說第一義悉檀相。   所謂世間眾生自依見,自依法,自依論議,而生諍競;戲論即諍競本,戲論依諸見生。如說偈言:  「有受法故有諸論,  若無有受何所論?   有受無受諸見等,  是人於此悉已除。」   行者能如實知此者,於一切法、一切戲論,不受不著,不見是實,不共諍競,能知佛法甘露味。若不爾者,則謗法。

  若不受他法,不知不取,是無智人。若爾者,應一切論議人皆無智。何以故?各各不相受法故。所謂有人自謂法第一義淨,餘人妄語不淨。   譬如世間治法,故治法者,刑罰殺戮,種種不淨,世間人信受行之,以為真淨;於餘出家善聖人中,是最為不淨。   外道出家人法,五熱中一腳立、拔髮等,尼犍子輩以為妙慧,餘人說此為癡法。如是等種種外道出家、白衣婆羅門法,各各自以為好,餘皆妄語。   是佛法中亦有犢子比丘說:「如四大和合有眼法,如是五眾和合有人法。」   《犢子阿毘曇》中說:「五眾不離人,人不離五眾,不可說五眾是人、離五眾是人,人是第五不可說法藏中所攝。」   說一切有道人輩言:「神人,一切種、一切時、一切法門中求不可得,譬如兔角龜毛常無。復次十八界、十二入、五眾實有,而此中無人。」   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:「一切法不生不滅,空無所有,譬如兔角龜毛常無。」   如是等一切論議師輩,自守其法,不受餘法,此是實,餘者妄語。若自受其法,自法供養,自法修行,他法不受、不供養,為作過失。   若以是為清淨得第一義利者,則一切無非清淨。何以故?彼一切皆自愛法故。

問曰:   若諸見皆有過失,第一義悉檀何者是?

答曰:   過一切語言道,心行處滅,遍無所依,不示諸法,諸法實相,無初、無中、無後,不盡、不壞。是名第一義悉檀。如摩訶衍義偈中說:  「語言盡竟,  心行亦訖;  不生不滅,   法如涅槃。  說諸行處,  名世界法;   說不行處,  名第一義。

 「一切實一切非實,  及一切實亦非實,   一切非實非不實,  是名諸法之實相。」   如是等處處經中說第一義悉檀。是義甚深,難見難解;佛欲說是義故,說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》

【二諦】第一義諦 【屬於】四悉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