滅苦止齊無明

【論】卷90〈實際品 80〉: 問曰:   無始生死展轉甚多,何以止齊無明? 答曰:   是事先已答。   菩薩思惟,為人從苦得脫故,求苦因緣。眾生過去、現在老死等苦,不可得除;為除未來世老死苦,斷相續,不令復生。如良醫,過去病不可治,現在病亦不可治;服藥但能治應起病,破其冷熱,不復令起。又如失火燒舍,不為已過去火故勤滅,亦不為現在火故勤滅,但為未來火不令更燒故勤滅。良醫、滅火人勤方便亦不虛。菩薩滅眾生苦惱亦如是:過去苦已滅,無所復能;現在苦惱,先世因緣成就故不可却;但破未來世老死等苦因緣故。破是生法,老死等苦自然永滅。   是故菩薩欲滅未來世老死等苦因緣生,得現在「有」等八因緣:一名有漏業。二名現在世諸煩惱,所謂四取、一愛。是二種煩惱,從二心數法生,所謂受及觸。觸能生一切心數法,受前生故,得名觸是受因緣。受雖能生三毒,一切眾生,愛是舊煩惱。觸因緣是內六入,如先說。雖有外六入,內六入無故觸等心數法不生,是故內六入得名。名色是六入因緣,如此中說。初入胎識,是名色因緣。   識、名色在胎中,此中雖有六入,未成就、未可用故,未得名字。既生嬰孩,未能有所作,但有六入。轉大有六觸。如小兒蹈火履氷,但有觸,未知苦樂。轉大受苦樂,未深愛著。如小兒雖瞋,未能起殺等惡業;雖喜,未能起施等善業。年及成人,得苦生恚、得樂生愛。求樂具故,取欲等四取。取時,能起善惡業。   若知先一世無明、業因緣,則億萬世可知;譬如現在火熱,過去、未來火亦如是。若無明因緣更求其本,則無窮,即墮邊見,失涅槃道,是故不應求;若更求,則墮戲論,非是佛法。

【相關】逆觀十二因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