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財施

【論】卷22〈序品 1〉:   「財施是一切善法根本故,行者作是念:「上四念因緣故得差煩惱病,今以何因緣故得是四念?則是先世、今世於三寶中少有布施因緣故。」所以者何?眾生於無始世界中不知於三寶中布施故,福皆盡滅。是三寶有無量法,是故施亦不盡,必得涅槃。」

  復次,人命無常,財物如電,若人不乞,猶尚應與,何況乞而不施?以是應施,作助道因緣。

  復次,財物是種種煩惱罪業因緣;若持戒、禪定、智慧種種善法,是涅槃因緣。以是故,財物尚應自棄,何況好福田中而不布施?   譬如有兄弟二人,各擔十斤金行道中,更無餘伴。兄作是念:「我何以不殺弟取金?此曠路中人無知者!」弟復生念:「欲殺兄取金。」兄弟各有惡心,語言視瞻皆異。兄弟即自悟,還生悔心:「我等非人,與禽獸何異?同生兄弟,而為少金故而生惡心!」兄弟共至深水邊,兄以金投著水中;弟言:「善哉!善哉!」弟尋復棄金水中;兄復言:「善哉!善哉!」兄弟更互相問,何以故言「善哉」?各相答言:「我以此金故,生不善心,欲相危害,今得棄之,故言善哉!」二辭各爾。

  以是故知財為惡心因緣,常應自捨!何況施得大福而不施?如說:  「施名行寶藏,  亦為善親友,   終始相利益,  無有能壞者。   施為好密蓋,  能遮飢渴雨;   施為堅牢船,  能度貧窮海。   慳為凶衰相,  為之生憂畏;   洗之以施水,  則為生福利。   慳惜不衣食,  終身無歡樂,   雖云有財物,  與貧困無異。   慳人之室宅,  譬如丘塚墓,   求者遠避之,  終無有向者。   如是慳貪人,  智者所擯棄;   命氣雖未盡,  與死等無異。   慳人無福慧,  於施無堅要;   臨當墮死坑,  戀惜生懊恨;   涕泣當獨去,  憂悔火燒身。   好施者安樂,  終無有是苦。   人修布施者,  名聞滿十方,   智者所愛敬,  入眾無所畏,   命終生天上,  久必得涅槃!」   如是等種種訶慳貪、讚布施,是名念財施。

【屬於】念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