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死

【論】卷21〈序品 1〉:   觀人初死之日:辭訣言語,息出不反,奄忽已死;室家驚慟,號哭呼天,言說方爾,奄便那去!氣滅身冷,無所覺識。此為大畏,無可免處。譬如劫盡,火燒無有遺脫。如說:  「死至無貧富,  無懃修善惡,   無貴亦無賤,  老少無免者。   無祈請可救,  亦無欺誑離,   無捍挌得脫,  一切無免處!」

  死法名為永離恩愛之處,一切有生之所惡者;雖甚惡之,無得脫者。我身不久,必當如是,同於木石,無所別知。我今不應貪著五欲,不覺死至,同於牛羊;牛羊禽獸,雖見死者,跳騰哮吼,不自覺悟。我既得人身,識別好醜,當求甘露不死之法。如說:  「六情身完具,  智鑒亦明利;   而不求道法,  唐受身智慧。   禽獸亦皆知,  欲樂以自恣;   而不知方便,  為道修善事。   既已得人身,  而但自放恣;   不知修善行,  與彼亦何異!   三惡道眾生,  不得修道業;   已得此人身,  當勉自益利!」

【論】卷22〈序品 1〉:   「念死」者,有二種死:一者、自死,二者、他因緣死。   是二種死,行者常念:「是身若他不殺、必當自死;如是有為法中,不應彈指頃生信不死心。是身一切時中皆有死,不待老,不應恃是種種憂惱、凶衰身;生心望安隱不死,是心癡人所生。身中四大各各相害,如人持毒蛇篋,云何智人以為安隱?若出氣保當還入,入息保出,睡眠保復得還覺,是皆難必!何以故?是身內、外多怨故。」如說:  「或有胎中死,  或有生時死,   或年壯時死,  或老至時死。   亦如果熟時,  種種因緣墮。   當求免離此,  死怨之惡賊。   是賊難可信,  時捨則安隱。   假使大智人,  威德力無上;   無前亦無後,  於今無脫者。   亦無巧辭謝,  無請求得脫;   亦無捍挌處,  可以得免者;   亦非持淨戒、  精進可以脫。   死賊無憐愍,  來時無避處!」   是故行者不應於無常危脆命中而信望活

【相關】修死相 【十想】死想 【屬於】八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