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相如法性實際

【論】卷32〈序品 1〉:   復次,諸法實相,常住不動。眾生以無明等諸煩惱故,於實相中轉異邪曲;諸佛賢聖種種方便說法,破無明等諸煩惱,令眾生還得實性,如本不異,是名為「如」。   實性與無明合,故變異則不清淨;若除却無明等,得其真性,是名「法性清淨」。   「實際」名入法性中,知法性無量無邊,最為微妙,更無有法勝於法性、出法性者,心則滿足,更不餘求,則便作證。譬如行道,日日發引而不止息,到所至處,無復去心;行者住於實際,亦復如是。如羅漢、辟支佛住於實際,縱復恒沙諸佛為其說法,亦不能更有增進,又不復生三界。若菩薩入是法性中,懸知實際,若未具足六波羅蜜、教化眾生,爾時若證,妨成佛道。是時菩薩以大悲、精進力故,還修諸行。 \{\{FD777DB4.jpg\}\}   復次,知諸法實相中無有常法、無有樂法、無有我法、無有實法,亦捨是觀法;如是等一切觀法皆滅,是為諸法實,如涅槃,不生不滅,如本末生。譬如水是冷相,假火故熱;若火滅熱盡,還冷如本。用諸觀法,如水得火;若滅諸觀法,如火滅水冷,是名為如。   如實常住。何以故?諸法性自爾。譬如一切色法皆有空分,諸法中皆有涅槃性,是名法性。得涅槃種種方便法中皆有涅槃性。   若得證時,如、法性則是實際。   復次,法性者,無量無邊,非心心數法所量,是名法性。妙極於此,是名真際。 \{\{BFE973DB.jpg\}\}

【屬於】如、法性、實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