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3〈序品 1〉: 問曰: 妄語有何等罪? 答曰: ⑴妄語之人,先自誑身,然後誑人;以實為虛,以虛為實,虛實顛倒,不受善法。譬如覆瓶,水不得入。 妄語之人,心無慚愧,閉塞天道、涅槃之門。觀知此罪,是故不作。 ⑵復次,觀知實語,其利甚廣,實語之利,自從己出,甚為易得,是為一切出家人力。如是功德,居家、出家人,共有此利,善人之相。 ⑶復次,實語之人,其心端直;其心端直,易得免苦。譬如稠林曳木,直者易出。
問曰: 若妄語有如是罪,人何以故妄語? 答曰: 有人愚癡少智,遭事苦厄,妄語求脫;不知事發今世得罪,不知後世有大罪報。 復有人雖知妄語罪,慳貪、瞋恚、愚癡多故,而作妄語。 復有人雖不貪恚,而妄證人罪,心謂實爾,死墮地獄。如提婆達多弟子俱伽離,常求舍利弗、目揵連過失。(中略) 如是等心生疑謗,遂至決定,亦是妄語。妄語人,乃至佛語而不信受,受罪如是!以是故,不應妄語。 復次,如佛子羅睺羅,其年幼稚,未知慎口。
【論】卷13〈序品 1〉: 如佛說:「妄語有十罪,何等為十? 「一者、口氣臭;二者、善神遠之,非人得便;三者、雖有實語,人不信受;四者、智人語議,常不參豫;五者、常被誹謗,醜惡之聲,周聞天下;六者、人所不敬,雖有教勅,人不承用;七者、常多憂愁;八者、種誹謗業因緣;九者、身壞命終,當墮地獄;十者、若出為人,常被誹謗。」
【五戒】不妄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