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67〈歎信行品 45〉: 問曰: 為以天眼見?以佛眼見?若以天眼見,云何此中說佛眼?若以佛眼見,眾生虛誑,云何以佛眼見? 答曰: 天眼有二種:一者、佛眼所攝,二者、不攝。佛眼所不攝者,見現在眾生,有限有量;佛眼所攝者,見三世眾生,無限無量。法眼入佛眼中,但見諸法,不見眾生;慧眼入佛眼中,不見法,但見畢竟空。 \{\{79139495.jpg\}\} 問曰: 佛眼所攝天眼,為實?為虛妄?若虛妄,佛不應以虛妄見!若實者,眾生空,現在眾生尚不實,何況未來、過去? 答曰: 佛眼所攝皆是實。眾生於涅槃是虛妄,非於世界所見是虛妄;若人於眾生取定相故,說言虛妄,非為世諦故說虛妄。以是故,佛眼所攝天眼見眾生。
問曰: 若爾者,何以不以佛眼所攝慧眼見眾生? 答曰: 慧眼無相利故。慧眼常以空、無相、無作共相應,不中觀眾生。何以故?五眾和合,假名眾生。譬如小兒,可以小杖鞭之,不可與大杖。此中讚菩薩行般若波羅蜜,為世諦故說,非第一義諦。
問曰: 未來世未有,念知尚難,何況眼見? 答曰: 如過去法,雖滅、無所有,而心心數法中念力故,能憶過去事,盡其宿命;聖人亦如是,有聖智力,雖未起而能知、能見。 復次,是般若中,三世無分別,未來、過去、現在不異。若見現在,過去、未來亦應見;若不見過去、未來,亦應不見現在。
【論】卷7〈序品 1〉: 今天眼緣世界及眾生,無障無礙,餘眼不爾。慧眼、法眼、佛眼雖勝,非見眾生法;欲見眾生,唯以二眼:肉眼、天眼。以肉眼不遍,有所障故,用天眼觀。
問曰: 今是眼在佛,何以名為「天眼」? 答曰: 此眼多在天中,天眼所見,不礙山壁樹木。若人精進、持戒、禪定行力得,非是生分。以是故,名為天眼。 復次,人多貴天,以天為主,佛隨人心,以是故名為天眼。(中略) 復次,淨天中尊者,是佛;今言「天眼」,亦無咎也。
【屬於】五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