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空

【論】卷31〈序品 1〉:   「大空」者,聲聞法中,法空為大空。如《雜阿含.大空經》說:「生因緣老死。若有人言:是老死、是人老死,二俱邪見。」是人老死則眾生空,是老死是法空。   《摩訶衍經》說:「十方、十方相空,是為大空。」

問曰:   十方空,何以名為大空? 答曰:   東方無邊故名為大,亦一切處有故名為大,遍一切色故名為大,常有故名為大,益世間故名為大,令眾生不迷悶故名為大;如是大方能破,故名為大空。餘空破因緣生法、作法、麁法,易破故,不名為大;是方非因緣生法、非作法、微細法,難破故,名為大空。

問曰:   若佛法中無方,三無為:虛空、智緣盡、非智緣盡亦所不攝,何以言「有方亦是常,是無為法,非因緣生法,非作法,微細法」? 答曰:   是「方」法,聲聞論議中無。摩訶衍法中:以世俗諦故有;第一義中,一切法不可得,何況方?   如五眾和合,假名眾生;方亦如是,四大造色和合中,分別此間、彼間等,假名為方。日出處是則東方,日沒處是則西方,如是等是方相。是方自然常有故,非因緣生;亦不先無今有、今有後無,故非作法;非現前知故,是微細法。

問曰:   方若如是,云何可破? 答曰:   汝不聞我先說,以世俗諦故有,第一義故破。以俗諦有故,不墮斷滅中;第一義破故,不墮常中。是名略說大空義。

問曰:   第一義空亦能破無作法、無因緣法、細微法,何以不言大空? 答曰:   前已得大名,故不名為大。今第一義名雖異,義實為大。出世間以涅槃為大,世間以方為大,以是故第一義空亦是大空。

  復次,破大邪見故,名為大空。如行者以慈心緣東方一國土眾生,復緣一國土眾生;如是展轉緣時,若謂盡緣東方國土則墮邊見,若謂未盡則墮無邊見。生是二見故,即失慈心。   若以方空破是東方,則滅有邊、無邊見;若不以方空破東方者,則隨東方心,隨心不已,慈心則滅,邪心則生。譬如大海潮時,至其常限,水則旋還;魚若不還,則漂在露地,有諸苦患;若魚有智,則隨水還,永得安隱。行者如是,若隨心不還,則漂在邪見;若隨心還,不失慈心。如是破大邪見故,名為大空。

【屬於】十八空十四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