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17〈序品 1〉: 問曰: 阿羅漢、辟支佛俱不著味,何以不得禪波羅蜜?
答曰: 阿羅漢、辟支佛雖不著味,無大悲心故,不名禪波羅蜜,又復不能盡行諸禪。菩薩盡行諸禪,麁細、大小、深淺、內緣、外緣,一切盡行。以是故,菩薩心中名禪波羅蜜,餘人但名禪 ⑴復次,外道、聲聞、菩薩皆得禪定。而外道禪中有三種患:或味著,或邪見,或憍慢;聲聞禪中慈悲薄,於諸法中,不以利智貫達諸法實相,獨善其身,斷諸佛種;菩薩禪中無此事,欲集一切諸佛法故,於諸禪中不忘眾生,乃至昆虫常加慈念。(中略:螺髻仙人) \{\{83FBB83C.jpg\}\} \{\{9BB02BF5.jpg\}\}
⑵復次,除菩薩,餘人欲界心不得次第入禪。菩薩行禪波羅蜜,於欲界心次第入禪。何以故?菩薩世世修諸功德,結使心薄,心柔軟故。 ⑶復次,餘人得總相智慧能離欲,如無常觀、苦觀、不淨觀;菩薩於一切法中,能別相分別離欲。 如五百仙人飛行時,聞甄陀羅女歌聲,心著狂醉,皆失神足,一時墮地。 如聲聞聞緊陀羅王屯崙摩彈琴歌聲,以諸法實相讚佛。是時,須彌山及諸樹木皆動;大迦葉等諸大弟子,皆於座上不能自安。天須菩薩問大迦葉:「汝最耆年,行頭陀第一,今何故不能制心自安?」大迦葉答曰:「我於人天諸欲,心不傾動,是菩薩無量功德報聲,又復以智慧變化作聲,所不能忍。若八方風起,不能令須彌山動;劫盡時毘藍風至,吹須彌山令如腐草。」以是故,知菩薩於一切法中,別相觀得離諸欲。諸餘人等但得禪之名字,不得波羅蜜。 ⑷復次,餘人知菩薩入出禪心,不能知住禪心所緣所到、知諸法深淺。阿羅漢、辟支佛尚不能知,何況餘人?譬如象王渡水,入時出時,足跡可見;在水中時,不可得知。若得初禪,同得初禪人能知,而不能知菩薩入初禪。有人得二禪,觀知得初禪心,了了知,不能知菩薩入初禪心;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。 ⑸復次,超越三昧中,從初禪起入第三禪,第三禪中起入虛空處,虛空處起入無所有處。二乘唯能超一,不能超二;菩薩自在超(中略) \{\{9B527441.jpg\}\} 【相關】聲聞斷結